在中國傳統學術中,經史關系密切,二者互為聯動。因此,在經學走下神壇、史學日益繁榮的20世紀,史學的演進必然有經學的背景和原因。在經學與中國現代史學的演進中,顧頡剛是一位非常具有研究價值的典型人物。他經史兼通,不僅是中國近代著名的史學家,而且也是著名的經學研究家,在經學研究方面提出了許多有見地的觀點,前者為人們所熟知,而對于后者,尚缺乏關注與研究。學術界對顧頡剛學術思想的研究多集中圍繞其“疑古辨偽”展開,較少關注到他在經學領域的貢獻,更少注意把二者結合起來研究經學與顧頡剛史學的關系。
《經學與顧頡剛的史學》由聊城大學王紅霞教授獨著,此項工作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資助。該書以經學與顧頡剛的史學為對象,分析經學與現代史學的復雜關系,以透視經學的現代轉型及其對現代史學的作用。在時間范圍上,該書涉及顧頡剛一生的學術生涯;在研究內容上,不僅涉及顧頡剛對經學與史學的認知與分析,更側重于探究經學與顧頡剛的史學之間的關系。該書的思路是:先從顧頡剛的成長歷程談他對經學、史學的認知,再論述顧頡剛經學研究的成就與特點,然后從經學思想、經學修養、經學批評、經學價值四個方面論述它們與顧頡剛史學研究的關系,最后總結顧頡剛經學思想的特點與價值。
該書的創新之處有三點。一是立意新。該書以經學與現代史學的轉型為時代背景,以顧頡剛的經學思想為重點,闡述他對經學的整理、研究與其史學之間的關系,進而透視經學在中國現代史學演進中的消長、重組與發展,立意另辟蹊徑,有一定的創新性,對歷史學學科中經史關系這一復雜問題的研究具有補充作用。二是綜合多種研究方法。該書以《顧頡剛全集》為主要參考文獻,將個案研究與整體研究相結合,以小見大、論證充分、結構合理,理論分析尤為突出,研判和概括提升較多。三是學術觀點有所立。該書對顧頡剛經學認識與研究的歷史過程、經學研究的特色與成因、經學與辨偽思想、經學批評、經學價值與中國通史編纂等方面,均提出了具有一定創新意義的論斷。
研究顧頡剛,不只是研究他一個人,而是研究一個顧頡剛時代。該書從顧頡剛的經學思想這一角度,試圖解答兩個問題,即:經學對顧頡剛的史學究竟有何影響?在經學與中國現代史學的演進歷程中,顧頡剛充當了一個怎樣的角色?經學地位下降、史學地位上升是近現代經史關系演進的趨勢,該書將顧頡剛的經學研究放置于他所歸屬的時代中探討,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和認識顧頡剛的史學思想,推動中國現代史學研究朝著深入的方向發展。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理論研究所)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