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金會
城市基層黨建是順應城市工作新形勢、改革發展新要求、人民群眾新期盼而產生的新概念,是鞏固黨在城市執政基礎、增進群眾福祉、引領基層治理、推動城市發展的根本保證。澄江縣認真貫徹落實市委提出的“1123456”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思路,實施“一把手”工程,按照“1+3+6”的工作模式,即突出強化街道、社區黨組織領導一個核心,推動社區黨建、駐區單位黨建、新興領域黨建“三建”融合,著力構建生態建設、城鄉服務、基層治理、公共文化、信息建設、基層黨建等六個一體化新格局,不斷深化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為推動澄江“三個國際化城市”建設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推進體制改革,建強“一個核心”。澄江縣注重發揮街道、社區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以管理體制改革為突破口,研究謀劃鎮(街道)體制改革實施意見,推動街道聚焦主責主業,深化職能轉變,將工作重心轉移到加強黨的建設和公共服務、公共管理、公共安全等社會治理工作上來。采用“現有專職委員+兼職委員”模式,選聘駐區單位、共建單位黨組織負責人35名擔任社區黨總支兼職委員,構建區域化黨建領導體系。組建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由社區黨總支書記兼任主任,“兩委”成員或政府購買服務人員任副主任或工作人員,中心城區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配置人員不少于6人,其中政府購買服務人員不少于3人。延伸基層黨建觸角,結合棚改工作,根據樓宇、小區實際合理設置黨組織、劃分黨小組,通過開展經常性活動把黨員凝聚起來,把組織活躍起來,確保涉及棚改、生態移民、創文、“皮鞋車”整治等重點工作的地方都有黨組織在發揮作用,都有黨員在當先鋒。深化“萬名黨員進黨校”工作,將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納入培訓內容,促進黨員干部切實轉變思想認識,積極投身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加強社區黨校(創新創業學校)建設,整合師資116名,建立規范課程75門,開展培訓250余場,培訓黨員群眾5萬余人次。
突出相融共促,推動“四級聯動”。澄江縣成立城市基層黨建工作領導小組,健全縣、街道、社區黨建聯席會議制度,與駐區單位簽訂城市基層黨建共駐共建協議書,明確共建目標、共建任務、共建制度,推動街道、社區和駐區單位組織共建、活動共聯、資源共享、相融共促,先后召開聯席會議30余次。構建一體化工作格局,通過在重點工作中組建項目指揮部、成立領導小組、劃分責任區等方式,推進縣、街道、社區、小組四級聯動。建立部門聯動機制,在廣龍小鎮建設、老城改造等重點項目中,成立由組織、民政等部門組成的“仙湖衛士”黨群工作組,收集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糾紛,為弱勢群體解決了就業、醫療救助等問題,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落實“雙報到”“雙報告”制度,推進駐區單位與社區結對共建和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工作。推行區域共建“1+3”四項清單制度,街道、社區和駐區單位建立需求清單、資源清單、項目清單、活動清單,推動街道、社區與駐區單位互聯互動。建立黨組織牽頭輪值制度,定期開展活動聯辦、組織聯建、陣地聯用、服務聯動“四聯”活動,推進社區黨建、駐區單位黨建和新興領域黨建“三建”融合。
突出黨建引領,完善治理體系。澄江縣堅持黨建引領,加強群團組織建設和新興領域黨建,選聘社區黨總支兼職委員35名,構建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社區“兩新”組織、退休老同志等各類黨支部以及業委會、老年協會、物業公司等自治組織和居民群眾共同參與的“一核多元”社區黨建管理模式。實施網格化管理,將街道劃分為48個網格,明確網格員,推進黨建網格、綜治網格、民情網格、創文網格“四網融合”,領導同步聯系,推動各聯系單位圍繞創文、維穩、重點工作、服務群眾開展城市基層黨建工作。67家單位活躍在創文一線,深入宣傳創文知識,切實提升全民素質。深化黨建帶群建,建立黨工委統籌、組織聯建、隊伍聯帶、服務聯辦、陣地聯用、保障聯享、成效聯考、責任聯查的“一統七聯”工作機制。推動非公企業黨組織書記或副書記兼任工會主席,支委兼任團組織書記、婦女組織負責人。擴大城市新興領域黨建工作覆蓋面,推動街道、社區黨建與商務樓宇、園區等新興領域黨建融合,推動行業系統主動融入屬地中心任務和區域化黨建工作。
創新豐富載體,凝聚服務群眾。澄江縣加強服務載體建設,創新聯系服務群眾方式,提升社區黨組織服務能力。推行“支部主題黨日+”制度,由縣級統一確定每月主題,縣、街道、社區、小組聯動開展“支部主題黨日”活動。深化新時代爭當“仙湖衛士”行動,組建“仙湖衛士”黨群工作站室點471個,建立議事協調委員會465個,調解矛盾糾紛2047起,幫助解決問題1938個,促進黨組織和黨員在老城棚改、創建文明城市等工作中當先鋒、打頭陣。深化“民情工作單”,依托社區網格,探索設立“民情格子鋪”,開出“民情工作單”2640余張,解決問題2500余個,打造集問題收集、處理、反饋、監督激勵于一體的為民服務流水線。搭建“三資”公開平臺,運用高清互動電視向居民公開“三資”信息,擴大居民參與權、知情權、監督權,提高社區公信力。推動司法、水利、住建、衛計等職能部門管理和服務下沉,為群眾提供“一站式、一體化”服務。
強化“五個保障”,激發基層活力。澄江縣強化組織保障,成立縣委書記任組長的城市基層黨建工作領導小組,出臺“3+X”城市基層黨建系列文件,制定城市基層黨建重點任務清單。強化陣地保障,結合規范化建設達標創建工作,整合社區、企業及機關事業單位等資源,推進以“一室兩校三站X功能室”為主的活動陣地建設,啟動縣、街道、社區三級黨群服務中心建設,依托工會職工驛站同步建設黨群服務站。強化隊伍保障。開展“雙測評一考察”,對所有村組干部進行屆中“大考”,激勵基層干部擔當作為。選優配強“第一書記”,實現45個村(社區)第一書記全覆蓋。實施“金種子”培養工程,成立6個青年人才黨支部,建立村級后備干部信息庫。選聘大學畢業生到村(社區)工作,有效承接基層黨務、社會事務。發揮以“仙湖衛士”黨員志愿服務隊、創文志愿服務隊、青年志愿者服務隊、巾幗志愿服務隊等為主體的多彩志愿服務隊作用,204支志愿服務隊活躍在服務群眾一線。強化技術保障,深化“互聯網+黨建”,管好綜合服務平臺,搭建社區微信公眾平臺,用好“云嶺先鋒”手機APP,積極推進網上黨支部建設,形成全方位、輻射式和網上互動、快捷高效的黨員群眾教育宣傳平臺。強化經費保障,足額兌現街道10萬元、社區8萬元、居民小組2000元經費。保障每個城市社區服務群眾專項經費、社區工作人員教育培訓經費和黨員教育培訓經費。
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永遠在路上。澄江縣將嚴格按照中央和省、市關于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部署要求,緊扣“三個國際化城市”定位,按照“1+3+6”的工作模式,深入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大力推進街道管理體制改革,激發社區黨組織內在活力,把街道、社區黨組織建成連接轄區各領域黨組織的堅強核心。深化黨建聯席會議制度,健全街道、駐區單位、社區三級黨組織聯動工作機制,推進社區黨建、駐區單位黨建和新興領域黨建“三建”融合,擴大黨的威信力和影響力。強化隊伍建設,以黨組織書記為重點,建強社區工作者、社會工作者和志愿者“三支隊伍”。加強服務載體建設,深化新時代爭當“仙湖衛士”行動,深化黨組織輪值制度,深入開展“四聯”活動,強化民情工作單、民生微實事、紅色基金、圓夢園等黨建品牌,提升社區黨組織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建強基層服務陣地,圍繞“一核一圈三線多點”,繼續推進“一室兩校三站X功能室”建設,建設縣、街道、社區三級黨群服務中心,在有條件的地方建設黨群服務站,面向群眾開展組團式服務、項目化服務、黨員志愿服務。足額保障街道、社區、居民小組工作經費和社區服務群眾專項工作經費,保障社區工作人員和黨員教育培訓經費,推動提高社區干部待遇水平,并探索建立正常增長機制。
(作者系澄江縣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