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慶華
2017年,全市完成市、縣、鄉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但部分項目不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允許建設區范圍內選址,個別項目選址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全市耕地占補平衡指標數量少、質量低,目前占用的土地多數為水田,且耕地質量等別較高,現有耕地占補平衡指標難以滿足農用地轉用及土地征收所需耕地占補平衡的要求。這些問題反映了當前存在的矛盾狀況:一方面規劃建設用地無法滿足社會經濟發展所需建設用地需求,另一方面又有大量批而未供的土地,導致省國土資源廳暫停受理玉溪市部分縣區農用地轉用及土地征收報件。
針對上述情況,有必要以問題為導向,多措并舉確保建設項目用地。
探索創新管理模式。一是在全省率先把審批權限全部下放至縣區人民政府,實現快報快批。二是按照審批與監管相統一的要求,進一步明確用地報批、供應、監管、占補、盤活存量和閑置土地處置的主體責任為縣區人民政府,壓實縣區人民政府的主體責任。三是市土地儲備中心從隸屬市國土資源局分設出去,作為市政府直接領導的工作部門,強化土地收儲工作。四是建立耕地占補平衡指標調劑交易平臺,耕地占補平衡指標由市級統一限價調劑交易。
合理布局規劃建設用地指標。在調整完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16―2020年)中,省政府分解下達玉溪市新增建設用地規模9.08萬畝,截至2017年底,剩余新增建設用地規模5.68萬畝。本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規劃期至2020年,根據多年來玉溪市土地利用情況分析,全市平均用地量為1萬畝/年,扣除2014年至2017年已報批的建設用地,2018年至2020年每年可用1.89萬畝,可以保證全市至2020年報批用地的新增建設用地規模需求。關鍵是建設項目新增建設用地應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允許建設區范圍內進行選址,同時,選址階段盡量避讓優質耕地,減輕耕地占補平衡壓力。
積極爭取使用基本農田補劃政策。國土資源部明確規定:國高網國家高速公路、省政府及投資主管部門審批核準的地方鐵路可以使用基本農田補劃政策,并報國土資源部預審,其他建設項目不能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經與有關部門協商,建議提高建設項目立項審批級次,爭取使用基本農田補劃政策。
壓實縣區補充耕地責任。截至2017年12月,全市剩余耕地占補平衡指標12836.4畝,其中水田93.1畝,平均質量等別為8.6等,目前剩余耕地占補平衡指標6184畝。土地整治項目(含耕地占補平衡項目)實施的責任主體是縣區人民政府,縣區人民政府要切實加強對土地整治項目,特別是補充耕地項目的領導,分析研究耕地后備資源情況,積極申報實施補充耕地項目,新增補充耕地數量,并努力提高耕地質量等別,確保耕地占補平衡指標滿足農用地轉用及土地征收所需耕地占補平衡的要求。
加大批而未供土地的使用力度。全市2000年至2017年批而未供土地48906畝,近5年供地率43.29%,未達到近5年供地率必須超過60%的要求。加快城鄉規劃編制,并按規定程序批準實施。在土地供應中,土地規劃設計納入土地供應的主要內容,應加快城鄉規劃及控制性規劃的編制,確定土地用途、規劃設計條件。努力改善投資環境,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提振投資者的投資信心,消除擬用地者預期地價與供應地價的差距。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快已批準為建設用地涉及的基礎設施建設,督促已建成基礎設施項目單位配合辦理供地手續,提高供地率。
加快新增建設用地項目用地的報批。2018年1至4月,市國土資源局共受理農用地轉用及土地征收報件21件5505畝,主要包括科教創新城、玉溪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玉溪工業財貿學校(改擴建)、仙湖灣國際旅游度假小鎮、龍泉工業園區、元江縣果香四季等省、市重點項目及民生基礎設施項目,確保建設項目新增建設用地。
(作者系市國土資源局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