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洪
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新使命要有新作為。2018年是全面貫徹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要朝著“走在前列”的目標奮斗不息。走入新時代,唯有跨越發展、爭創一流,才能成就偉大的事業;踏上新征程,只有比學趕超、執楫奮進,才能搏風擊浪。省委、省政府對玉溪提出新目標新要求,是對玉溪的厚望,更為我們提供了新的機遇和廣闊空間。通海正處在發展的關鍵時期,貫徹落實好中央和省、市各項決策部署,對標對表市委、市政府打造綠色能源、綠色食品和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張牌”戰略部署壓實責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是擺在全縣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面前一項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務。打造“綠色食品牌”,通海是全市最具比較優勢的,完全有條件、有能力出經驗、出樣板,干在實處,走在全市、全省前列。
通海自然條件較好,生物資源豐富,適合各種農作物生長,農耕文明歷史悠久,精耕細作水平高,露地農業水平居全國前列,高原特色農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發展壯大,2017年外銷、出口果蔬全省第一,禽蛋產量全省第一,花卉產量居全省前列,全縣實現農產品加工產值47.22億元,加產比達1.64∶1,農民來自烤煙、蔬菜、花卉、禽蛋等特色產業的收入占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2%,已成為玉溪最負盛名的“大菜園”和“大花園”。
“滿招損,謙受益”,我們必須堅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既要看到優勢所在,又不能固步自封,要因勢利導厚植優勢,堅定發展信心。我們要圍繞建成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和綠色食品先行區的目標,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走質量興農、綠色興農之路,堅定多元、生態、有機、無公害的發展方向,盡快制定杞麓湖周邊農業資源養護規劃,加快調整沿湖周邊種養結構,集中打造百畝連片、千畝連片的萬畝出口果蔬示范基地,加快實施農業種植結構調整、節水灌溉、減肥減藥工程,實施有機肥替代行動11萬畝,加快大樹社區田園綜合體規劃建設,著力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完成河西大回村、楊廣片區農業高效節水灌溉,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2萬畝。著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以高原農產品進入北京華聯超市為契機,推進果蔬精加工生產線等項目建設,重點發展冷凍保鮮出口蔬菜,積極發展速凍蔬菜、凍干蔬菜、發酵蔬菜等深加工蔬菜;依托斯貝佳等企業,積極開發鮮花餅、鮮花汁等地方特色鮮花及干花食品,確保2018年農業加工業總產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達2∶1。切實抓好蔬菜、花卉等特色優勢產品認證工作,多形式開展農超、農商對接,努力打造通海地域知名品牌。堅持“產出來”“管出來”兩手抓,積極推行科學施藥、精準施肥、清潔生產、健康養殖、立體種養,加快建設一批綠色農業生產基地,擴大“三品一標”認證總量規模,提升綠色、生態、有機農產品及加工產品所占比重和供給能力,實現從田間到餐桌全鏈條嚴監管、全過程可追溯,把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落實到“一企一業、一品一單”,確保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以開放型農業為引領,大力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工程,加快楊廣智慧農業小鎮和河西高原特色農業冷鏈物流園區規劃建設,積極發展“互聯網+農業”,培育發展新產業新業態,促進農業全環節升級、全鏈條升值,推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讓農民更多分享全產業鏈增值收益。
“志不強者智不達”,我們要堅定爭創一流的信心和決心,認真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過程、體現到經濟社會建設的方方面面,充分發揮通海優勢,在“比”中找到差距,在“學”中補齊短板,在“趕”中干出實效,在“超”中把握發展的主動權,堅定不移打好生態牌走好外向路,創新綠色食品全產業鏈業態,打造通海綠色食品金字招牌,譜寫出全省“三張牌”發展格局的綠色通海畫卷。
(作者系中共通海縣委副書記、縣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