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亞輝
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舉行集中學習,專題學習領會省委、省政府對玉溪“七個走在全省前列”和打造“三張牌”、舉全市之力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的重大時代意義與現實發展要求,充分體現了市委對大力弘揚“跨越發展、爭創一流;比學趕超、奮勇爭先”精神和推動玉溪跨越發展、高質量發展的決心。
一個體會:政府管理服務創新就是要實現政府職能的轉變,這既是建設創新型城市的基礎性工程,也是破解制約玉溪發展障礙的有效手段。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全局出發,把轉變政府職能作為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和行政體制改革的關鍵,多次作出重要部署。李克強總理強調:“政府職能轉變是一場從理念到體制的深刻變革,是一場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國務院要把“放管服”改革作為政府職能轉變的“先手棋”和“當頭炮”,有效激發企業和市場活力,取得明顯成效。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放管服”改革工作,把簡政放權等改革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提出明確要求。近期,省長阮成發到我市進行深入調研,對玉溪進一步做好各項工作、推進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指明前進方向,對玉溪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提出一系列指示要求。他指出,玉溪要把政府管理服務創新作為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的重要路徑,努力實現“自然人憑身份證能辦所有事,法人憑營業執照能辦所有事”。這為我們做好“放管服”改革工作,推進政府管理服務創新提供了遵循。
近年來,我市緊密圍繞中央、省決策部署,在“放管服”上不斷創新,努力做好簡政放權的“減法”,努力做好監管的“加法”和服務的“乘法”,逐步形成“放管服”改革的系統工程,對經濟新常態下的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保就業、惠民生、防風險發揮積極而重大的作用。當前,面對省委、省政府對玉溪提出的“七個走在全省前列”和打造“三張牌”、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的新目標新要求新任務,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市存在部分經濟指標在全省排名靠后、投資后勁不足、新舊動能青黃不接、創新人才缺乏、思想還不夠解放和創新意識不強等一系列突出問題。這些問題如果不解決好,產業轉型升級、建設創新型城市就難以實現,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也難以提高。要破解這些問題,必須用好“創新”這個有力武器,拿出刀刃向內的勇氣,大力弘揚“跨越發展、爭創一流;比學趕超、奮勇爭先”精神,把政府管理服務創新作為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突破口,進一步提高行政效能、轉變政府職能,把該放的權放下去、放到位,把該管的事管好、管到位,把該服務的對象服務好、服務到位,激發市場活力、需求潛力和發展的內生動力,努力建設務實高效政府,為建設創新型城市打牢基礎,為新時代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個著力點:堅持不懈推進行政管理方式創新,運用好“互聯網+”,建立完善“容錯糾錯”機制,確保創新舉措落地生效。
推進政府管理服務創新是一項長期性的戰略工程。當前,我們要以問題為導向、以目標為導向,聚焦強化創新型城市建設保障。
要創新行政管理方式,用“工匠精神”推動政府管理精細化。政府管理服務也是一種產品。城市交通擁堵、創衛成果鞏固出現反復等問題,說明當前的管理方式還十分粗放。管理服務要做到精益求精、極致嚴謹、追求完美,需要用“工匠精神”來不斷提升行政管理的精細化、精準化、標準化水平,在“具體”和“細節”上下功夫,像“繡花”一樣,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需求。首先,要推進城市管理智慧化、精細化,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強化智能化管理,克服運動式和突擊式執法以及服務效率低的弊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效能。其次,要推進“放管服”改革工作精細化,發揮信息技術在信息和數據交換共享、提高改革導向精準度方面的優勢,推進跨區域、跨部門協同治理。同時,還要推進政府績效管理精細化,運用大數據技術推進考核機制創新,重點解決評估信息不對稱、指標權重設計不科學等問題,更好地發揮績效管理在治理行政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中的作用。
用好“互聯網+”,打通公共服務“最后一公里”。與昆明、大理、保山等州市相比,我市政務服務平臺、交易中心平臺的軟硬件都存在較大差距。當前市政務服務中心、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服務區域面積僅為1500㎡,場地有限,許多與群眾關系密切的單位無法入駐,許多審批服務事項只能在各審批部門受理辦理,企業和群眾辦事要在審批服務部門之間多次跑,造成審批效率不高,群眾意見較大。下一步,我們要在加快市政務服務中心搬遷建設的同時,充分利用“互聯網+政務服務”,運用云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打破部門界限、政務藩籬和信息孤島,推行政務公開、透明運行,全面整合線上線下政務服務資源,建立臺前統一受理、臺后分類審批和統一窗口出件的服務新模式,用“科技加法”補充“實體減法”,簡化一切不必要的環節和流程,變政府服務從線下搬到線上,變老百姓跑腿為信息跑路,讓群眾好辦事、不添堵,大幅壓縮審批時限,有效減少企業和群眾來回跑的次數,真正地應用科技手段提升政府的辦事效率,使政務服務的形象得到更好提升,政務服務水平和質量得到大的提升。
要建立“容錯糾錯”機制,為改革創新者撐腰。優化政府管理服務重在創新,但創新存在風險。建設創新型城市,這個過程絕非坦途,失誤差錯也在所難免。當前,一些干部因擔心風險而不愿創新,這亟須我們建立并完善一套行之有效的“容錯糾錯”機制,保護和鼓勵創新,旗幟鮮明地給積極干事者撐腰鼓勁。所以,要建立“容錯糾錯”機制,為擔當者擔當,為負責者負責,為干事者點贊,讓有信念、有思路、有激情、有辦法的干部放心大膽、甩開膀子干事創業,真正讓干部感受到“依靠”,讓他們“輕裝上陣”,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尤其在“糾錯”機制實施上,要改變政府決策的傳統正向思維范式,提高政策出臺后可能出現的社會風險預判能力,把決策失誤提前到事先糾正在決策過程中。
(作者系市政府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