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存良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對玉溪提出的“七個走在全省前列”和打造“三張牌”要求,推動玉溪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全市各級各部門的首要工作任務。玉溪日報社作為黨報媒體,要大力弘揚“跨越發展、爭創一流;比學趕超、奮勇爭先”精神,進一步堅定黨報自信,切實履行黨報職責,突出傳播能力建設,不斷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努力為玉溪發展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
報社始終把抓學習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從黨組和領導班子、中層干部、黨員和員工三個層面,采用黨組中心組集中學習、每周政治業務學習、黨支部“三會一課”等形式,認真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新聞思想和“8·19”“2·19”“4·19”重要講話精神,學習省委、市委關于大力弘揚“跨越發展、爭創一流;比學趕超、奮勇爭先”精神的要求,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增強“四個意識”,提高政治站位。利用黨建內網、宣傳欄、QQ群、微信群,結合工作實際,組織員工學政治、學經濟、學業務、學技術,不斷提升政治素養、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通過學習,全體干部員工思想認識進一步統一,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牢固樹立,對黨報的性質、任務、方向、目標有了更加清醒、統一的認識,強化了黨報意識,提高了主動承擔黨報責任的自覺性。
大力推進報社改革創新發展各項工作
近年來,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報社堅定黨報自信,承擔黨報責任,始終堅持正確輿論導向,按照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發出好聲音的總要求,按照報紙、網絡新媒體、經營、管理“四輪驅動”和采編、報網、經營、管理、人才“五個一體化”的發展思路,大力推進改革創新發展各項工作,努力走在全省州市黨報前列。
堅持正確輿論導向,開展好宣傳報道。報社始終嚴把政治關,強化新聞宣傳工作的政治責任和政治擔當,圍繞中心工作加強統籌和策劃,切實做好中央和省、市重大決策、重要會議、重點工作、重大項目的宣傳報道。開設“砥礪奮進的五年”“玉溪人民心向黨 砥礪奮進奔小康”“十九大時光”“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等專欄,全力做好黨的十九大宣傳報道,做到“零失誤”。開設“科教引領創新發展大討論大行動”“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爭創全省全國文明城市”等欄目,對玉溪的重點工作、重大項目進行廣泛深入報道。加強策劃,開設“身邊的溫暖和感動”“全國最美家庭走訪”等欄目,扎實開展“記者下基層,精品上版面”主題實踐活動。開展“行走紅河谷”全媒體大型聯合采訪活動,創辦《撫仙湖專刊》,開展“走進高魯山”專題攝影活動。加大工作創新力度,報網聯動推出“玉溪工藝大師”“玉溪人的傳家手藝”“玉溪味道”等有影響力的融媒體產品。
實現黨報全覆蓋,把黨的聲音及時送達基層。2014年,《玉溪日報》實現在全市村(居)委會全覆蓋,并在此基礎上逐步向村組、黨員活動室拓展。針對私人訂戶及商家,實行整合營銷,自費訂閱市場取得較大突破。同時,提高發行服務質量,中心城區、各縣城區、全市90%以上的鄉鎮以及鄉鎮周邊村(居)委會實現當天的報紙當天投遞到位,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及時送達基層。目前,《玉溪日報》發行量穩定在2.4萬份,周一至周五出版對開12版、周六出版對開4版,版面數量為全省州市黨報之首。
加強傳播平臺建設,實現科學化管理。高質量完成玉溪網建設任務,日均點擊量達到6萬次以上。全面加快新媒體矩陣的布局和建設,完成“云南通·玉溪”黨政客戶端、玉溪日報新聞客戶端、“掌上玉溪”客戶端和“玉溪發布”的建設,完成玉溪圖庫和與之配套的行攝玉溪網、“行攝玉溪”微信公眾號建設。目前,報社已建成和管理3個網站、3個客戶端、1個手機報、5個微信公眾號和2個微博,建成覆蓋9個縣區74個鄉鎮(街道)的“縣鄉直通車”,托管市直單位和各縣區網站、微信公眾號66個,網絡和新媒體矩陣用戶數已突破80萬。完成玉溪市人民政府網的托管運維工作,點擊量從7000多次提高到5萬多次。從制度上打通各個關節,建立起報紙和網絡新媒體一體化的管理體制,推進新媒體規范化、科學化管理。
不斷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大力弘揚“跨越發展、爭創一流;比學趕超、奮勇爭先”精神,報社將著力抓好平臺、內容、隊伍建設,努力提升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扎實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
著力完善平臺建設。實施玉溪日報社新聞大數據分析服務項目,完善平臺建設,細化平臺分工,增強讀者和用戶的互動性、粘合度。充分利用“云南通·玉溪”黨政客戶端、玉溪日報新聞客戶端和“玉溪發布”“玉溪宣傳”微信公眾號,努力做好新聞報道,抓好新聞宣傳。充分利用“掌上玉溪”客戶端和“在玉溪”“玉報微生活”微信公眾號,針對市民生活需求提供資訊服務。辦好玉溪圖庫和行攝玉溪網、“行攝玉溪”微信公眾號,打造專業的圖片展示平臺,構建玉溪影像歷史資料庫。加強托管網站、新媒體的運維管理,搞好服務,不斷提高稿件質量和水平。繼續加大品牌推廣力度,組織開展有影響力的平臺推廣活動,集中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平臺,力爭年內各平臺粉絲總量突破100萬、日均點擊量閱讀量突破100萬次。
著力提高新聞質量。扎實抓好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中央和省、市重大決策、重要工作、重大項目的宣傳報道,做大做強新聞宣傳。加大策劃力度,緊緊圍繞“七個走在全省前列”、打造“三張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三湖”生態文明建設、脫貧攻堅鞏固提升等省、市重大工作部署和決策,開展好正面宣傳。加大策劃力度,實施一批重大宣傳活動,開展環撫仙湖全媒體采訪宣傳活動,啟動紅河谷―綠汁江熱區經濟帶全媒體采訪宣傳活動,完成“走進華寧”“走進江川”專題攝影活動。認真做好“玉溪味道”“玉溪人的傳家手藝”“玉溪工藝大師”“玉溪故事”等原創欄目,推出一批有影響力的優秀作品。
著力打造全媒體隊伍。著力培養一支政治堅定、作風優良、素質過硬、業務精湛的全媒體采編人才隊伍。以繼續深入開展“愛崗敬業”主題教育活動為抓手,完善激勵機制,以制度引導全媒體人才培養。采取“萬名黨員進黨校”,到上級媒體掛職、跟班學習,“請進來、走出去”,下派基層鍛煉等形式,堅持“三貼近”“走轉改”,開展好“記者下基層、精品上版面”主題實踐活動,通過理論培訓和全媒體融合采訪報道“實戰”,推動記者編輯隊伍轉型,打造一支具有復合技能的全媒體采編隊伍。
(作者系玉溪日報社黨組書記、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