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一些不法中介以“低息貸款”“快速放款”“包裝資質”等名義誘導消費者辦理貸款業務,此類行為不僅擾亂金融市場秩序,還可能導致消費者陷入債務陷阱、個人信息泄露等風險。
一、不法貸款中介的主要表現形式
1.虛假宣傳與誤導營銷。通過電話、短信、社交平臺等渠道發布“無抵押低息貸款”“內部渠道秒批”等不實廣告,冒充銀行工作人員或謊稱與銀行合作有“特殊關系”,誘導消費者簽訂服務協議。部分中介虛構貸款成功率,隱瞞真實利率及費用。
2.違規收費與捆綁銷售。要求消費者預先支付“手續費”“保證金”或購買高價保險、理財產品作為貸款條件。部分中介以“資質包裝”為名,偽造銀行流水、收入證明等材料,并收取高額服務費。
3.誘導過度負債與違規操作。慫恿消費者通過“以貸養貸”方式償還舊債,或利用消費者個人信息在多家機構頻繁申請貸款,導致債務雪球式增長。部分中介甚至截留貸款資金,要求消費者支付“解凍費”等額外費用。
二、不法貸款中介行為的主要風險
1.高額債務與信用受損。頻繁借貸或“以貸養貸”可能導致債務失控,消費者可能因無力償還被列入征信黑名單,影響未來房貸、車貸等正常金融活動。若中介偽造申請材料,消費者還可能因“騙貸”承擔法律責任。
2.信息泄露與財產損失。貸款申請需提供身份證、銀行卡、通訊錄等敏感信息,非法中介可能轉賣信息用于詐騙、洗錢等違法活動,或利用消費者賬戶轉移資金,導致資金被盜。
3.遭遇暴力催收與詐騙。一些不法中介與高利貸團伙勾結,若消費者未能按時還款,可能面臨電話轟炸、騷擾親友等暴力催收。此外,以“賬戶異常需轉賬解凍”等名義實施的二次詐騙風險較高。
為保護廣大消費者合法權益,玉溪金融監管分局、玉溪市銀行業協會、玉溪市消費者協會提示您:
一是理性借貸,拒絕不實承諾。警惕“零門檻”“秒到賬”等夸張宣傳,正規貸款需嚴格審核資質與還款能力。切勿輕信“代刷流水”“包裝征信”等違法操作,避免陷入債務泥潭。
二是選擇正規金融機構辦理業務。貸款應通過銀行、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等官方渠道申請,可通過撥打機構客服電話或登錄官網驗證中介資質,避免委托第三方代辦。
三是保護個人信息與資金安全。不向陌生人提供身份證、銀行卡密碼、短信驗證碼等信息;簽署協議前需仔細閱讀條款,拒絕空白合同或“砍頭息”等違規收費。四是審慎評估還款能力。貸款前需綜合計算利息、手續費等實際成本,量力而行控制負債規模。若遇還款困難,應主動聯系金融機構協商,切勿通過非法中介“借新還舊”。
溫馨提示
請通過合法渠道維護自身權益,共同營造健康金融環境。
來源:玉溪金融監管分局
轉自:玉溪市銀行業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