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高瑩)2023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的意見》,明確提出加快發展數字法學等新興學科。8月15日,“繁榮發展數字法學”研討會在京舉行,來自法學界、教育界以及實務部門的多位專家學者圍繞深化數字法學研究、數字法學學科體系與課程體系建設等問題展開深入研討。
中國法學會副會長、網絡與信息法學研究會會長姜偉致辭 本網記者 朱高磊/攝
中國法學會副會長、網絡與信息法學研究會會長姜偉表示,全面深入系統闡釋習近平法治思想以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是構建數字法學學科的首要任務。要將其中的基本原理、立場觀點、重要理論等作為數字法學理論的基本內核,關注數字中國和法治中國建設實踐,深化對具有引領意義的創新實踐與創新制度的理論闡釋,及時總結數字法治領域的實踐成效和有益經驗,形成更多規律性認識,從理論上回答數字法治建設實踐中持續出現的各類新問題,不斷豐富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研究室副主任劉運龍致辭 本網記者 朱高磊/攝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研究室副主任劉運龍談道,繁榮發展數字法學,需要弘揚中華文明的優秀傳統,堅持開放包容,注重對世界數字法治文明成果的學習借鑒,及時總結我國數字法治體系建設和法治實踐經驗,以新理念闡發中國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加大優秀研究成果的宣傳推廣力度。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法學部副主任、學部委員李林致辭 本網記者 朱高磊/攝
“數字法學作為新生事物,既是具有重大意義的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也是充滿希望和挑戰的戰略學科、朝陽學科!敝袊鐣茖W院社會政法學部副主任、學部委員李林認為,建設和發展數字法學學科,首先要深化基礎法理研究,構建學科的穩固基礎。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引領,綜合運用法哲學、法理學、法政治學、法社會學、政治哲學、科技哲學、網絡哲學等基本原理和方法,對數字時代中國法治重大問題作出符合法治科學精神、法治發展規律和法治中國建設實際需要的法理總結、法理闡釋和法理表達。此外,還應注重數字法學學科的體系化建構,在深入研究和系統梳理有關闡釋數字法學領域的基本概念和命題、基本原理和范疇,以及解釋和歸納數字法治領域的基本原則、規則等基礎上,盡快形成理論體系和話語體系,使之成為數字法學獨立學科的核心內容。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法學研究》主編陳甦致辭 本網記者 朱高磊/攝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法學研究》主編陳甦看來,數字法學同數字技術、數字經濟的發展幾乎同步。我國是數字大國,相較于法學其他領域,我國數字法學的國際對話能力更為突出。應充分發揮數字法學的引領作用,提升中國法學理論在國際學術界的地位與影響。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副所長周漢華主持會議開幕式 本網記者 朱高磊/攝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副所長周漢華主持會議開幕式。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數字法學研究團隊介紹了“數字法學”課程體系建設情況,并發布了《歐盟平臺立法》《平臺經濟發展和個人信息保護:實踐反思和制度前瞻》兩項科研成果。
會議現場 本網記者 朱高磊/攝
會議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網絡與信息法研究室、中國社會科學院“登峰戰略”“數字法學”學科團隊、《我國人工智能倫理審查和監管制度建設狀況調研》課題組、南財合規科技研究院承辦。
與會人員合影 本網記者 朱高磊/攝
此次會議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網絡與信息法研究室成立5周年系列活動之一。該系列的另一場活動“全球治理話語競賽下人工智能立法的中國方案”研討會于同日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國情調研重大項目《我國人工智能倫理審查和監管制度建設狀況調研》課題組在會上發布了全國首個《人工智能法示范法1.0(專家建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