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并提出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建設制造強國等目標要求。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是以綠色低碳、智能制造和產業協調為特征的發展,也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更是建設制造強國的重要體現。為此,數字化、智能化與制造業的融合關乎其發展水平,并成為推動制造業產業鏈變革和產業模式轉變的重要驅動力量,從而為建設制造強國賦能。
數字化智能化賦能制造業“提速提質”。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是協調性發展,不僅注重“量”的增長,更注重“質”的提升,是在保持經濟平穩運行的基礎上,對發展質量和經濟運行效率提出的更高要求。隨著數字化、智能化的發展,數據要素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并已成為促進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為此,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可以積極引入數智化思維,利用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相關技術帶來的萬物互聯,推動數據要素與制造業生產管理相結合,提高制造業設備的運行效率,拓展發展新空間,促進與其自身高質量發展深度融合,推動制造業特別是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
第一,通過構建數字資源庫、智能化分析或輔助工具、虛擬仿真相關環境等因素協同研發系統,實現基于用戶需求數據分析、產品創新需求以及相關部門協作的研發機制,提升基于大數據分析的綠色、生態產品的設計、生產線的智能控制、生產現場的智能優化等能力。還可聚焦制造產業形態虛擬化,提升產業創新效率,促進制造業產品的優化升級,加快其智能化改造;擴大數字化、智能化裝備應用規模,加快智能車間、智能工廠建設,支持和研發集數字化、智能化技術于一體的相關軟件應用于企業運行的全過程,賦能制造業智能化發展。
第二,推進數字賦能制造業的綠色低碳轉型。一方面,面向高耗能、高排放領域,聚焦綠色集約生產、能源動態配置、能耗和排放管控等應用場景,通過平臺上部署的工業App以及匯聚的系統解決方案,打通生產和運營環節的能源數據鏈條,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間的數據融合。從產品的生產源頭關注其生產過程中的資源利用效率最大化、生態環境影響最小化,賦能企業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運營服務等環節。另一方面,可通過構建覆蓋制造業產業鏈和各相關部門協同運行的動態管控分析系統,利用物聯網等智能化技術,通過對制造業產品生產過程中能源資源利用監測、能耗回收等數據管控和分析,實時監測產品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將制造業企業的各種生產設備連接起來,對制造業的資源配置以及一些生產活動進行動態監測和數據分析,實現精準的問題定位,提升其管理水平和生產效率,從源頭、過程到整體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數字化智能化賦能制造業優化產業結構。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是高效型的發展,要求在既定的條件下,資源配置要向生產率高的部門進行流轉,從而淘汰生產率低的企業,實現資源配置效率的提升。數字化、智能化與制造業多形式的融合,可實現上下游企業間數據的實時傳輸,大幅度提升其生產效率和協作效率。更能以數據信息等數字要素優化產業發展,有效解決制造業產業上下游企業間的相關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及時的難題,突破制造業產業鏈間信息不暢的障礙,賦能制造業產業結構優化。
第一,全力培育集成電路、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材)、物聯網、軟件等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產業地標,著力打造高端裝備、新能源、新能源汽車、高端紡織服裝、新材料、節能環保等優勢產業鏈,搶占人工智能、儲能和氫能、第三代半導體、量子科技、深海裝備等未來制造產業發展技術制高點。同時,實施制造產業鏈融通發展工程,引育一批產業鏈控制力強、資源整合能力強的“鏈主”企業,培育一批細分領域掌握核心技術的專精特新、隱形冠軍企業,孵化一批中小型科技企業,加快形成以龍頭企業為引領、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為骨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格局。搭建制造業企業協作配套大數據平臺,實現企業供需信息發布、智能匹配推送、產業鏈公共信息共享等功能,破除企業間存在的“信息孤島”。
第二,鼓勵并支持制造業中的龍頭企業成為產業鏈的主導者,創新制造業產業鏈間的合作模式,完善產業鏈的互聯機制,使得制造業產業鏈中各個參與主體之間的合作更為緊密,共同推進制造業產業鏈上各個企業的協同發展。另外,從微觀的角度來看,數智化技術可使制造業企業滿足客戶的智能化管理需求,高效率地提供與市場需求相匹配的產品,夯實構建制造業產業鏈互聯機制的微觀基礎。
數字化智能化賦能制造業數據要素協同共享。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是產業協調、資源優化配置的發展。需要建立制造業上下游產業鏈之間,不同的產品、項目、企業、城市、省域乃至大區域層面要素資源的互聯互通“協同”機制,加強對制造業的監管;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加快制造業節能降耗的進程,達到通過數據要素之間的“協同”機制評估制造業產業高質量發展效應的目的。
第一,加快建立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相關標準,使在其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領域,如智能化系統建設、智能化產品研發、數智化管理等領域,建立技術操作指引,加快數字化、智能化與制造業的融合進度。另外,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需要實現全產業鏈數據要素的共享,這就要求構建涉及制造業全產業鏈的能源利用、生態環保、產品制造等多個領域豐富的數據資源庫。在實施層面,可以推動建立區域層面的“大數據”共享協同數據系統,統籌制造業相關數據要素的搜集、分析與共享,提供統一的數據要素服務,實現數據要素的經濟價值。特別是建立針對制造業企業及其用戶之間的數據共享、客戶的個性化需求間的協同機制,避免生產資源的浪費。
第二,協調好制造業產業鏈的區域配置。在現實經濟生活中,制造業產業鏈中所有最優的環節集中在某一個區域的概率是非常小的。當然,不能排除有的區域憑借自身的綜合實力或出于自身利益的權衡,能夠集中產業鏈中所有的環節并都實現了最優化,但這不具有普遍性。因此,制造業產業鏈分布于不同空間是一種常態,這就需要協調好制造業產業鏈的區域配置,甚至需要借助相關的區域政策來指導與協調制造業產業鏈中的分工與協作,構建制造業發展的數據要素協調和共享機制,促進制造業產業鏈各個區域間的競爭與合作。
數字化智能化賦能制造業“智慧服務”。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首先要保護自然生態環境。這就要求制造業以高質量發展為目的,注重對生產要素使用效率的提升,特別是對生態環境相關要素使用效率的提升。為此,應從多個方面著力,加大對生態環境進行監測服務。
第一,數字化、智能化賦能制造業企業全景式監測服務。通過在線設備運行能耗,實時掌握制造業企業生產過程中的能源消耗水平以及能源利用效率。同時,可搜集制造業企業在生產和銷售過程中所產生的數據要素,并將這些數據進行參數化處理,通過相關模型計算獲取制造業在生產過程中有關廢棄物排放的時空變化。利用衛星影像、視覺算法等對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廢棄物進行分析監測,或通過構建智慧監測指揮平臺,利用智慧化技術監測制造業在生產過程中有關廢棄物排放的狀況。
第二,數字化、智能化技術賦能制造業企業智慧監測管理。主要是指在未來制造業企業的產品生產過程中,廢棄物排放需要智能化監測管理的介入。這就要求構建智慧化綜合管理平臺,強化廢棄物排放監管,實現產品生產和廢棄物排放的動態管理;利用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對制造業產品的生產和銷售過程進行智能監測分析,達到改善生產流程和技術工藝的目的。
(作者單位:洛陽師范學院電子商務學院)
關鍵詞: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