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科學決策、應對內外矛盾的能力,對于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與穩健持續發展至關重要。為此,作為國家智力供給側的智庫體系提供高水平智力支撐是題中之義。而高校智庫作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體系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自身優長、完善運行機制、提高咨政服務能力以推動落實新發展理念、邁向高質量發展等,責無旁貸且任重道遠。
為國家咨政服務的重要生力軍
進入新時代以來,高校智庫加速發展,截至2020年底,在中國智庫索引(CTTI)列入的941家來源智庫中,高校智庫600多家,占60%以上。高校具有知識學科門類齊全、人才儲備總量龐大、智庫數量多、國內外聯系廣泛等優勢和特點,在打造“跨學科、重交叉、促創新、保供給、高產出、多轉化”的高端智庫平臺方面實力和潛能強大。
近年來,國內高校智庫在一些重大熱點領域的研究和決策咨詢服務方面頗有建樹。一些大學成立了聚焦“一帶一路”研究的智庫及智庫聯盟,例如,北京大學“一帶一路”研究中心、北京師范大學“一帶一路”學院、北京外國語大學絲綢之路研究院、陜西省高校“一帶一路”智庫聯盟等。這些高校智庫舉辦了一系列“一帶一路”國際論壇、出版了大量“一帶一路”建設評估分析報告,向政府及相關部門遞交了大量決策建議,為成功配合舉辦“一帶一路”國際高峰論壇、改善“走出去”中資機構和企業境外市場環境認知和行動決策、增強國際社會對共建“一帶一路”的共識和信心等作出了顯著貢獻。浙江師范大學非洲研究院、四川大學南亞研究所、云南大學周邊外交研究中心、復旦大學金磚國家研究中心、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等高校智庫在區域國別、周邊安全、全球治理變革、金磚國家合作等方面展開大量研究,并為政府及相關機構提供了諸多重要決策參考。高校智庫在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建言獻策方面也作出了積極貢獻。例如,湖南師范大學產業發展研究中心提出打造湖南基于千億級工程機械的超級產業發展策略,為湖南省委省政府建設新型工業化發展戰略決策提供參考,對湖南先進制造業的跨越發展格局的形成起到了推動作用。此外,高校智庫還在創新、完善智庫評價體系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例如,南京大學智庫評價中心聯合《光明日報》,研究、發布中國智庫發展狀況、成就及問題的智庫索引,對包括高校智庫在內的國內智庫創新發展提供指引。總之,高校智庫充分發揮學科、專業、人才及國內外交流合作優勢,增強咨政服務意識和能力,為改善國家科學決策和提高治理能力等作出了重要貢獻,成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體系的重要生力軍。
提升高校智庫咨政能力的基本思路
盡管近年高校智庫數量增長很快,研究成果頻出,咨政服務作用不斷增強,社會影響日益擴大,但也存在一定的問題。為了建強新時代高校智庫、打造專業化創新型高質量高校智庫矩陣,需要針對現存的問題尋找有效應對之策。
第一,清晰自身定位和選準攻關方向。高校智庫需要立足時代關切、國家關切、地方關切,以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提供高水平智力支持為指向,解決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干成什么等目標定位。基于學校和院系學科專長及人才優勢,對接政府、社會和企業重大焦點問題,做好中長期發展規劃,打造在高校智庫建設矩陣中供給側服務的鮮明特色定位,實現錯位化發展,避免低水平、同構化研究。
第二,健全組織架構和管理模式。在統籌考量基礎上設立高校智庫實體化組織的基本框架和條件標準,賦予符合條件和發展潛力較大的高校智庫機構獨立法人地位,提供必要編制、人員、辦公場所等,使其能夠有效獨立運行。打破學科組織障礙,從機構設立、數據共享、成果轉化與評價、人員流動等方面建立“高校—智庫—政府”聯動合作模式,采取固定成員組織制度或者項目制編組結構,以及穩定性與靈活性有機結合的特色化組織運行管理模式。
第三,拓展和保障資金來源。高校智庫的正常穩定運行和發展壯大需要有穩定的資金來源和保障。學校和院系要依據智庫發展目標和發展狀況及潛力,給予適當資金支持,同時智庫機構本身也應該努力拓寬資金來源,比如申請國家基金項目,競標政府、社會機構、企業組織的咨詢項目,通過發揮自身智力資源和優勢獲得必要資助。此外,高校智庫還可以加強與校友會等組織的合作。
第四,完善人才引進培養機制。智庫專家隊伍的知識結構、激勵機制、團隊合作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水平,決定高校智庫咨政服務的影響力和競爭力。國際一流智庫通常把高端人才的引進培養和合理任用作為發展的基本保障和動能。高校智庫要著力加強面向經濟社會發展的應用型學科建設和對口應用型人才培養。依托自身學科特色優勢,加大對學生和潛在智庫專家有關政策理論、時政分析方法,社會溝通能力、談判技巧、批判性思維、語言基礎等技能的培養和參與課題實習、調研服務等實戰能力的培養,打造兼具學術素養和應用能力的政策專家。打破院系嚴格界限,吸納校內多學科專業人才,鼓勵跨院系智庫專家組合。構建多元化智庫人才開發和培養通道及機制。采取引入包括外校專家、政府退休官員、企事業單位專家、外國專家等方式,打造“學術研究+智庫領軍人才”的大學智庫人才聚集高地。
第五,優化高校智庫成果評價機制。首先,將咨詢決策報告列入成果考核范疇,調動高校教師參與撰寫重大現實問題的調研和咨詢建議的積極性。依據中共中央、國務院2020年10月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及新文科建設評價制度要求,不唯理論研究成果數量,對能呼應國家和地方需要的咨詢報告、解決方案以及能夠證明研究者實際貢獻、可對經濟社會事業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的其他成果形式,給予同等尊重。其次,注重成果創新水平。經過政府評價、專家評價和社會評價,突出智庫成果相較于已有研究成果的對策創新性和創建性。最后,突出智庫成果有用性和效益性。高度重視成果的實用性和可行性,對被采納或者獲批的智庫成果采取持續跟蹤、監測、評估,推動轉化實施、完善和可持續利用。
第六,創新智庫研究方法,提高咨詢科學性。研究方法是影響和決定智庫成果水平和質量的重要條件和保障。能否發展和創造出可以復制并被廣泛運用的科學研究方法,是衡量智庫咨詢服務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標志,也是界定智庫服務質量和效果的前提保證。國際一流智庫特別注重秉持“基于證據的科學決策”原則,推動戰略與政策研究的理論與方法創新,以提高決策咨詢的質量和效果。新環境、新問題、新數據的不斷出現需要新的研究方法,以及更加有效的解決方案。為此,高校智庫要努力適應新要求,研發運用深度數據分析工具、政策模擬仿真和實驗計算研究手段,建立持續積累的社會調查、統計分析、案例集成數據庫、方法工具庫、專家人才庫等,提高研究手段和方法的標準化、規范化和科學化,進而優化決策服務質量和效果。
(本文系黑龍江省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三進’研究”(2020-KYYWF-0941)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黑龍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