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時代,無論是國家還是城市的發展越來越需要戰略規劃,包括發展戰略、戰略空間、戰略布局等。在現代城市科學規劃和可持續發展中,智庫的角色無處不在,深深地影響著城市的發展進程和發展方向。
提供思想引領
思想引領城市社會經濟發展,決定了一個城市的發展定位和方向。城市的差異性發展往往取決于其歷史文化傳統,并體現在城市規劃中。例如,上海被定位為國際性大都市,因為上海是中國近代史上開埠最早的一批城市之一,具有天然區位優勢,經過百余年的發展在世界城市發展史上占據了重要地位。上海在承繼歷史傳統的同時又吸納了世界各地文化,從而形成了以傳統江南文化為底色、以外來文化為己用的海派文化。因而,上海被概括出具有開放、包容、睿智的品格。所有城市的發展都離不開對思想的抽象和對價值的概括,這種抽象和概括離不開智庫對城市開展長期、深入的研究。
城市發展最忌同質化。隨著思想與歷史文化在城市品質提升中越來越被重視,城市也具有了不同的風格和特質。“擇一城終老”,反映的正是不同的人們會根據自身喜好選擇城市居住,而影響其選擇的重要因素正是由思想和歷史文化塑造的城市品格。智庫學者往往不僅有厚重的思想底蘊,而且有扎實的基礎理論研究積累,其中不少資深學者還有著豐富的人生閱歷。因此,智庫學者能夠以自己的生活閱歷和基礎理論,為城市發展提供重要思想指引。智庫以自己的方式推動著城市思想的生產與創新。
助力科學發展
城市的安全設計需要智庫研究。從城市的起源來看,城市是出于戰爭的需要、為了安全而建立起來的城垣。這離不開當時的謀士集團,即古時的智庫。在公元前455年的晉陽之戰中,面臨智瑤聯合魏氏家族、韓氏家族的進攻,對于趙氏家族到哪里去尋找安全之地的問題,謀士張孟談說到晉陽去,因為昔時的董安于、如今的尹鐸就在那里備足了糧食,在城市建設上做了充分的戰爭準備。趙氏家族最終以少勝多,反敗為勝。當今,城市設計和城市規劃既要強調安全,也要體現城市居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因而更加離不開城市智庫的深謀遠慮和城市當局的未雨綢繆。
城市發展進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舊城區、舊廠房、舊小區的應對問題,需要智庫提供解決方案。長期以來,城市更新的理念是以舊換新、拆舊建新,然而這樣就留不住城市文化,也就難以體現城市的精神特質。舊城區、舊廠房、舊小區是城市發展的縮影。在經歷了大規模動拆遷和拆舊建新的城市化進程后,一些智庫學者開始注意到城市“銹帶”的文化意義,挖掘城市“銹帶”的經濟價值,從而提出了變“銹帶”為“秀帶”的理念。這從根本上改變了過去城市更新的理念,展現了保留歷史文化與促進城市更新辯證統一的全新理念。
城市空間的有效利用也離不開智庫的智慧。城市空間的利用既要彰顯現代都市生活的時尚,又要體現特色歷史文化的氣息。這就需要以戲劇性的方式重構傳統文化和重組城市空間,打造城市的人文IP和富有獨特標識感的“城市櫥窗”。上海社會科學院軟實力研究中心作為一個文化底蘊濃厚的智庫,從最初研究國家戰略文化轉型為既關注國家軟實力又重視城市軟實力的研究,近年來不僅為上海市委提供了關于城市軟實力指標體系的研究報告,而且在打造文化IP和提升城區軟實力等方面也提供了諸多政策建議,尤其是倡導根據不同街道社區的歷史資源來構造文化空間。這樣的文化空間和文化樣態將是城市軟實力的重要表現。此類專業性城市智庫越多,城市發展所能獲得的智慧支持也就越多,從而更全面地提升城市軟實力。
提升全球敘事和營銷能力
城市品牌是城市軟實力的一部分。城市品牌既包括有形的商業品牌,也包括無形的價值品牌以及城市戰略品牌。商業品牌一旦形成就會對該品牌的母城市產生重要營銷作用。例如,上海有名的“永久”“鳳凰”等一系列“上海牌”對國內幾代消費者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為“上海制造”贏得了口碑。“上海牌”“上海制造”也就成為上海這個城市的戰略品牌。在歷經改革開放40多年以后,上海需要打造新的商業品牌,尤其是提升“上海牌”的能級,使“上海牌”以新的內容來構塑上海的戰略品牌。北京也有眾多的商業品牌,同樣影響了全國各地幾代消費者。近年來,北京的城市智庫提出了“北京創造”的概念,已經形成了一些有關“北京創造”的重要品牌。可見,商業品牌是城市軟實力的重要載體。然而,中國各個城市的商業品牌在世界消費者中的地位還有待提升。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品牌本身的信譽含量外,還在于過去相當長時期內智庫在商業品牌的培育和營銷過程中作用與貢獻不足。
如今,除了傳統的有形商業品牌之外,諸如符號品牌、觀念品牌、價值品牌等文化意義上的無形商業品牌逐漸興起。文化意義上的品牌是對有形商業品牌的概念化、符號化、價值化的概括和抽象,更具恒久性。例如,倫敦有“創意之都”之稱,因為倫敦的創意產業非常發達;紐約是“演藝之都”,因為其演藝產業非常發達;巴黎是“時尚之都”,因為其無處不充滿著時尚的生活情調;東京有“動漫之都”之稱,因為其動漫產業居于世界前列。文化意義上的戰略品牌離不開相關的產業支撐,更離不開城市的歷史積淀。上海的城市精神被概括為“海納百川,開明睿智,追求卓越,大氣謙和”,這正是從上海眾多商業品牌中凝練出來的價值品牌。
無論是商業品牌還是符號品牌、文化品牌、價值品牌,都需要從一個城市走向世界,都需要進行城市營銷。“城市營銷”概念最早來源于“國家營銷”理念。國家營銷就是通過商業品牌和戰略品牌塑造國家形象,以影響外界對本國的積極認知。城市營銷則是通過城市品牌來塑造城市形象,從而獲得更多的發展資源和發展空間。城市營銷的內容就是對外傳播——一個城市的文化、城市故事和城市敘事。因此,城市營銷無疑就是提升城市軟實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過城市營銷來全面提升城市軟實力,既要打造城市營銷的相關平臺,也要充分利用軟實力的傳播效應,制造能夠產生積極營銷效果的“象征事件”。而更深層次、更有持久意義的城市營銷則是城市智庫對城市文化、思想、價值的“營銷”。首先,智庫本身就是全球思想交流的平臺。一個城市的智庫在與世界各國、各城市的智庫進行思想交流時,就會把該城市的文化、思想、價值以智庫產品的形式傳播向世界,從而使一個城市的本土性知識成為世界性知識。其次,城市智庫的思想生產資源來自該城市,包括城市的實踐、城市的故事等。在此基礎上所產生的智庫思想一旦在國際上傳播,就必然演繹為城市營銷的內容,也必然成為城市全球敘事的具體實踐。再次,在城市舉辦的主場國際會議、國際賽事、國際展覽中,智庫也可借助這些活動對城市實踐進行新的凝練,提出新的理念在國際社會進行傳播,從而提升城市的國際敘事能力。例如,上海作為國際大都市,在國際規則、國際議程乃至全球治理機制等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些國際組織、國際價值觀念早已成為上海全球敘事的重要成果,例如上海合作組織、“上海精神”以及2010年上海世博會倡導的“世界城市日”等。上海的智庫在這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當然,上海的全球敘事能力還有提升空間。因此,要打造承載“上海知識”“上海標準”“上海故事”的上海品牌,充分利用上海文化的多樣性,使上海的全球敘事有堅實牢固的物質基礎,也讓世界更多人對全新的“上海牌”產生親近感和認同感。如果中國各個城市都能夠打造本土化的城市品牌來承載城市故事、城市文化,又通過城市智庫的全球營銷轉化為世界故事,那么以不同城市故事構成的“中國故事”就能在智庫對外傳播中演繹成為“世界故事”。
在信息時代,城市營銷既要提高最具城市特色的文化元素、價值元素等的世界關注度,也要使中國城市成為世界信息生產的重要基地,使信息生產成為“中國制造”的全新內容。此外,中國城市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由此構成的中國“城市知識”在今天特別需要進行戰略營銷。要充分發揮城市智庫的思想傳播和城市營銷功能,使城市發展和治理的“中國知識”轉化為世界城市發展和治理的“世界知識”。這必將促使中國城市軟實力乃至國家軟實力得到整體性提升。
(作者系上海社會科學院軟實力研究中心研究員)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