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 社科前沿
社科評論|在效率異化中重審人類知識
2021-08-26 11:24:33

18世紀末,人類歷史經歷了巨大變革,開啟了新的時代。歷史似乎在一夜之間驟然“加速”,變化開始成為社會的常態。自此,效率革命、效率崇拜席卷全球,幾乎波及每個國家、地區和群落,鮮有例外。技術自身的進化和人類對效率的無度追求,促使效率異化為強大的力量,摧毀了人類長期以來相對連貫的智識傳統和智識生活中慣有的從容、自由和舒緩。

而今,大學早已是社會的軸心機構。社會上的一切問題,非常自然地如漣漪般波及大學,乃至整個知識系統。瑪吉·伯格和芭芭拉·西伯合著的《慢教授》一書中指出:“在當前的大學校園里,生活變得太過匆忙,人人事務纏身,不堪其擾……那些制造出這種浮夸忙碌而狂熱的過程,目前已經威脅到大學機構自身存在的目的。”如今,人類知識生產體系遭遇了空前的挑戰,悠閑被視為平庸甚至墮落的表現,大學的“自由和寂寞”“閑逸的好奇心”已成過去。秩序、問責、透明、確定性等成為新的價值,效率則幾乎成為最優先的價值。在效率支配下,學術創造淪為“知識工業”的一個流程,失去了其本應有的悠游、情味和價值關懷,學術資本主義大行其道。一切都太快、太快了。效率加速了知識生產的節奏,提升了其產量,也帶來了混亂,陷入了新的困境和惡性循環,加劇了知識的自我否定和消解。對于數量和速度的迷戀,催生出無數問題,扭曲了知識體系的邏輯、結構與形態。整個知識生產體系也沉迷于程式、規范、可控、排名、效益核算,對形式的追求無形中取代了對實質內容的追求,更遑論對人的觀照。

這已非個別現象,而是全球性的普遍現象,是整個知識系統的問題。它牽涉到知識生產的所有方面與環節。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知識本身、知識生產者還是知識實踐都深陷困境,可謂“困在系統里”。無處不在的排名及考核現象更是加劇了此現象。知識生產“為增長而增長”,這種增長未必意味著創造,因為其中充斥著“沒有發展的增長”和精致的平庸,甚至“平庸之惡”。

二戰后,在西方學術資本主義基本替代了學術自由主義。效率崇拜帶來了人類知識生產速度的極大提升,然而也讓知識系統進入奇怪的循環,侵蝕了人類在知識系統中的主體性。科層制與工具理性融合,更進一步加劇了這一問題。自古希臘始,“知識即美德”,知識內含著道德承諾、肩負著公共責任。而在效率主導的學術資本主義中,知識還意味著利害的算計,已然疏離美德。在效率模式下,知識系統產量暴漲,知識工業看似空前繁榮。然而,就原創力、生命質感及對人類共同世界的精神供給而言,現有的知識體系無疑又是匱乏、貧弱的。如今,知識生產到底是人類達成目的的手段,還是它已反客為主成為目的,人反而被異化為工具?這已成為一個問題。正如麥克盧漢所言,我們在用技術,技術也在用我們;面對知識和技術更新,如果我們繼續沉溺其間,渾渾噩噩,不能自拔,就將成為技術的奴隸。漢娜·皮特金認為,人類的思想塑造了他們的表現,他們的行動及行為方式取決于它們如何看待自己和世界。處此紛繁蕪雜的情境,為了在根本上澄清某些認識,我們不由重新反思關于知識的原初問題:知識何為?知識人何以自處?

學術研究當然要創造新知,然而,其最根本的或許還是面向世界本身。至少,對人文社會科學來說,它真正的研究對象是人類的心靈,關注心靈相信過什么、思考過什么、感受過什么。知識創造也應該是指向人的心靈,增進人類福祉,促進人的解放,而非其奴役與異化。

學術研究初衷應在探索未知,而非追求績效。然而,對效率的無度追求,往往使非功利的知識探索變為功利的角逐,遺忘了學術的初心。世間有很多東西是難以衡量的,更是難以用數字測度的。梅貽琦提出:“學術造詣,是不能以數量計較的。”亦有學者直言:“學術是要被判斷,而不是用作統計的。”對知識數量和效率的追逐,應讓位于對其質量、生命價值和社會意義的追求。在全球性的市場化時代,知識生產不可能回避市場因素,但知識系統畢竟不等于經濟領域,不能完全移植其邏輯和法則,用市場原教旨主義來規訓知識系統。知識本身有道義責任、有社會政治屬性,這也在本質上決定了知識人的獨特性,正是這些屬性使知識人“成為獨一無二的個人”。

知識問題絕不只是孤立的學術問題,而是復雜的社會系統問題。夏平和謝弗認為:“知識問題的解決方案也是社會秩序文化的解決方案。”知識貧乏,或意味著人類的黯淡未來;但知識增長效率的無度,也未必是人類之福。為使人類擁有更友善的智識生活和更美好的未來,我們有必要對現行知識系統進行深刻反思和切實矯治。

如今,知識共同體需要認清現實,積極介入公共議題,重新開展創造性工作,重建元氣淋漓、富含生命質感的高品質知識體系,創造更從容的學術生態。人類不僅需要有良好的知識,而且需要有良善的社會生態和友善的智識環境,需要創造友善的知識,服務于善政、善治。

問題是,今人如何才能突出重圍、實現知識的由智轉善?這就需要以人為本,重新定義知識。人不是手段,而是目的,并且是最終的目的。人們不僅僅要繼續推進知識生產,提高其質量和友善度,更要使之更好地服務于人的解放、人的自由與全面發展。為此,我們需要科學認識什么是人的知識。所謂人的知識,應該源于人、反映人、服務于人,既有科學性,也有人本性。它應該擁有生命質感,而非器物的冷硬。它應該能實現人文與科技的和諧交融,實現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相平衡、理性與非理性相統一。

對個體而言,應更清醒、更敬畏學術的本質,更多些耐心。“寫作,毋寧多一點,發表,不如少一點”。或許,這才是學術之常態,才更接近智識之道。

(本文系全國教育科學規劃一般項目“建國初黨中央創建社會主義高等教育體系的戰略智慧研究”(BOA180049)、教育部重大課題攻關項目“面向2035我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整體發展戰略研究”(18JZD056)階段性成果)

(劉超 作者系浙江大學教育學院教授)

轉自:中國社會科學網

網站所屬:玉溪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單位地址:玉溪市紅塔區撫仙路86號高新科技大樓A1301室
域名:http://www.blinnpr.com | Email:yxsklkyb@163.com | 電話:0877-2033863
滇ICP備17008377號-1滇公網安備 53040202000256號
国产精品福利久久香蕉中文| 国精品产露脸自拍| 久久精品国产999大香线焦|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不卡 | 国色精品va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 国产福利vr专区精品|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18| 久久精品三级视频|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app| 99在线视频精品|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视www| 在线观看91精品国产不卡免费|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青草| 国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人人看| 亚洲欧洲国产日韩精品| 最新国产精品拍自在线观看| 精品在线免费视频| 97久久超碰国产精品2021| 国产精品成人精品久久久| 色噜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首页|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一区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麻豆| 国产精品99久久久| 亚洲精品无码你懂的|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综合精品不卡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久热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亚洲精品2021自在线|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A片软|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品| 99re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中文字幕| 色老二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A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四虎免费视频| 国精品午夜福利视频不卡757| 999在线视频精品免费播放观看 | 久久AV无码精品人妻糸列 |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