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德證
自2013年起,峨山地區生產總值已經連續五年處于玉溪市九縣區末位。弘揚“跨越發展、爭創一流;比學趕超、奮勇爭先”精神,對于峨山縣來說,首要任務就是要努力促進地區生產總值爭先進位。
如何乘鄉村振興東風,補齊特色農業短板,是峨山縣域經濟“比學趕超”的重要任務。黨的十九大作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大決策部署,并明確把產業興旺作為鄉村振興第一位的總要求。省委、省政府乘勢提出打造綠色能源、綠色食品和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張牌”戰略安排,是從戰略層面落實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部署,為特色農業發展帶來難得機遇。峨山作為山區農業縣,交通區位和自然資源優勢明顯,要著重打好綠色食品牌,助推特色農業產業興旺,引領峨山縣域經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打造名品名標,提升特色農業發展附加值
以優勢企業和農業專業合作社為依托,培養一批市場信譽度高、影響力大的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打造“一村一品、一縣一業”特色農業新格局。推進蔬菜、水果、油橄欖、大牲畜等高原特色優勢產業轉型升級,做強“嶍峨”系列農產品,打造知名品牌,以特色農業加快發展,助推農村貧困人口增收致富。建立健全農業標準化生產體系、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和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力爭無公害蔬菜果品種植面積達到3萬畝,禾外香有機米、化念番茄、綠汁江橙子、大龍潭玫瑰、甸中辣子等特色農產品列為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爭取“嶍峨蜜棗”等特色農產品進入沃爾瑪、家佳等超市,進入高校、連鎖餐飲企業采購名錄。
扶持龍頭企業,提升特色農業發展輻射面
發揮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牽引作用,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和農產品精深加工,以一產帶二產加快發展,持續增加農民務農、務工“雙重收入”。在扶持云南源天、云南云曲坊、云南南寶等本地龍頭企業的基礎上,力推雙胞胎豬業有限公司30萬頭、德康集團“公司+家庭農場”生豬養殖、國城云嶺牛養殖等項目在峨山落地生根,制定并落實相關優惠性政策,在技術創新、金融保障、財政扶持等方面予以重點支持,打通食品加工價值鏈,優化生產組織鏈,努力把峨山打造成滇中重要的大牲畜生產、加工基地。發展農社對接、農超對接、直銷直供等現代流通新業態,支持流通企業拓展產業鏈條,建設產地農產品營銷公共服務平臺,推廣農社、農企等形式的產銷對接,打通銷售鏈。
融合休閑觀光,提升特色農業發展美譽度
依托特色農業發展,大力發展觀光農業、休閑農業、體驗農業,以一產促三產加快發展,拓寬農民增收新路徑。圍繞玉溪市潤澤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油橄欖示范種植及冷榨加工項目、玉溪擎禹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大馬士革玫瑰花示范種植及精加工項目、峨山丫勒農業科技開發柑橘種植示范基地建設項目等特色產業基地,繼續舉辦龍潭玫瑰花節、塔甸富良棚油菜花節、雙江稻花摸魚節等鄉村旅游活動,不斷推進特色產業和休閑觀光的融合發展,促進本地農民增收。積極推出“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干農家活、享農家樂”特色休閑產品,吸引玉溪和周邊消費者到農村采摘瓜果、喂養牲畜,體驗農家生活。開展鄉村酒店、農家樂評星活動,引導經營者對其提檔升級,將星級高的鄉村酒店和農家樂優先向“游云南”App推薦。
建設產業園區,提升特色農業發展競爭力
以“甸中―十街農業生物產業園區”為重點,打造以油橄欖產業化為特色的農業生物產業園區。大力推進甸中核心區10萬畝油橄欖規模化種植,輻射帶動易門等周邊區域規劃種植油橄欖25萬畝,形成穩定的優質油橄欖原料基地。統籌規劃建設核桃、油菜為主的油料規模化種植,以特色水果、冬早蔬菜、特色中草藥為主的農業生物產品種植、加工、物流產業園區,努力形成科技研發、基礎設施、生態保護、投融資、市場信息、產品質量安全、綠色品牌七個保障支撐要素體系。在園區建設中,同步實施“山水林田路、機電氣園房”綜合治理和水網、路網、田網、林網“四網”建設,切實加快建設步伐。突出“五樂”主題,即油橄欖采摘樂、高魯山養身樂、生態農家樂、就業創業樂、開心農耕樂,加快建設精品鄉村旅游體驗示范區,逐步形成“油橄欖+深加工+鄉村旅游”的三次產業融合發展新模式,努力打造全國知名的“油橄欖小鎮”。
通過五至十年的努力,把峨山特色農業打造成縣域經濟發展中有規模、有品牌、有龍頭、有融合、有平臺的新亮點,為峨山鄉村振興奠定良好產業基礎。
(作者系峨山縣發展和改革局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