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漁琛
加強城市基層黨建,是黨的建設之所需,是城市發展之所需,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之所需。易門縣聚焦政治責任、治黨責任、強黨責任,堅持系統化謀劃、特色化推進、標準化建設、品牌化打造,精耕城市基層黨建“責任田”,各領域融合的城市基層黨建新格局正在形成,初步走出一條符合自身特點的城市基層黨建新路子。
凝聚黨建引領共識,謀定城市基層黨建“一盤棋”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違法建設、環境污染、交通擁堵等社會問題和矛盾不斷凸顯,要系統解決這些問題,必須依靠城市基層黨建統籌各方資源力量引領社會治理。
針對易門經濟發展和社會發育程度不夠高、城市基層黨建工作起步較晚的現狀,易門縣按照市委“1123456”工作思路,從上至下牢固樹立大黨建理念,將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納入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高位推動,成立城市基層黨建工作領導小組,派出常委掛帥的兩個專項工作組,建立了27個部門主要負責人參與的聯席會議制度,重點推進縣、街道、社區三級聯動的“組織、責任、制度、保障、考評”五位體系建設。
易門縣積極引導街道黨組織聚焦抓黨建、抓治理、抓服務,發揮其聯結轄區內各領域黨組織的“軸心”作用,以“四個著眼”貫穿全縣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布局:著眼于創造有利于發展的良好環境,提高城市品位;著眼于構建縣、街道、社區三級黨群服務中心為樞紐的服務陣地,完善服務管理功能;著眼于建立一支政治素質好、法律意識強、決策水平高、業務能力精、實干精神足的基層干部隊伍,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著眼于以黨組織平臺建設為核心,引領推動“黨建工作聯建、思想工作聯做、社會治安聯防、公益事業聯辦、生活環境聯創、文體活動聯誼,發展合力共聚、民憂難題共解、公共事務共管、各方資源共享、精神文明共創、服務活動共辦”的“六聯六共”機制探索,不斷提高城市治理水平。秉承借鑒、發展、創新的思維,匯聚形成“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社區功能最大化,社區矛盾最小化”“一核多元,共駐共治”“共駐共建,優勢互補”等多項工作理念共識。用系統化思維謀定縱向聯動、橫向互動、齊抓共管的全縣城市基層黨建“一盤棋”。
推動多塊聯動融合,激發黨建活力搭建“連心橋”
城市社區領域內黨的基層組織數量多、種類多、范圍廣、領域寬,且各有特點和功能定位,此外,傳統社區黨建與駐區單位、新興領域黨建還存在條塊分割、封閉運行的問題。易門縣充分學習借鑒滬杭成功經驗,以“縣委、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組織”三級黨組織為軸線,以駐區單位、非公企業、社會組織等各類城市基層黨組織為點和面,構建起三級聯動體系,推動不同領域基層黨組織有機聯動、有效融合、整體提升。
組織融合搭建平臺。落實和完善駐區單位黨組織和在職黨員到社區“雙報到”“雙報告”制度,建立雙方需求清單、資源清單、項目清單、跟蹤問效清單“四個清單”,簽訂共建協議,同步推行社區“兼職委員制”、黨群服務中心等工作機制,搭建起街道社區與駐區單位、新興領域組織共建、活動共聯、資源共享平臺。
找準載體拓寬功能。堅持組織引領,推動基層黨組織在縣城擴容提質、棚戶區改造、改善民生等一線工作中把方向、定政策、聚力量、克難題,建強戰斗堡壘。啟動實施融合推進城市基層黨建與“放管服”改革行動,優化營商環境,將城市基層黨建與“放管服”改革的決策部署深度融合,與“一處跑、跑一次”的政務服務新模式精準掛鉤。廣泛設立黨員示范崗、黨員先鋒崗、黨員責任區。建成縣級黨群服務中心,推動龍泉、六街兩個街道黨群服務中心提檔升級,輻射帶動社區、工業園區、商圈市場、行業系統部門、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等黨群服務中心(站)建設,“1+2+N”黨群服務中心聯盟體系初具雛形。
深化服務樹立品牌。以群眾最關心的事為切入點,充分挖掘服務資源,大力開發服務設施和項目,針對各類特殊群體,廣泛開展為老、未成年人、社區衛生、再就業以及救助服務。通過群眾點單、黨組織下單、服務隊接單的方式,為群眾提供精準服務,著力打造特色服務品牌。
提升“互聯網+黨建”行動成果。以黨建綜合服務平臺建管用為抓手,進一步深化“全程代理零距離”便民服務活動,居民小組網格代辦員、社區為民服務站、街道為民服務中心三級服務網絡全覆蓋。聚焦群眾普遍關心重難點問題,全面推行三級民情議事、民情臺賬等工作機制,打通民生訴求、匯聚民智的渠道,不斷提升群眾的滿意度、認同感和幸福感。
補齊短板靶向發力,城市基層黨建揚帆再起航
當前,城市基層黨建工作面臨四個方面的突出問題:一是城市社區黨組織領導核心地位還不夠突出。社區負責的社會事務紛繁復雜,社區干部疲于應付,有些社區干部對抓好社區黨建工作思路不清、措施不力,黨組織活動開展不經常,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發揮不夠,黨組織凝聚力不強。二是城市社區黨員教育管理缺乏有效手段。社區黨員隊伍構成日益龐雜,人員流動性大,開展組織生活和黨員教育管理難度加大。三是社區黨務工作者隊伍相對薄弱。大部分社區工作人員缺乏城市管理專業知識,思想觀念、思維方式、管理方法、工作手段等跟不上新形勢要求;部分社區工作人員年齡偏大,文化水平偏低,對社會性、區域性、綜合性較強的城市社區黨建工作力不從心。四是陣地功能發揮與黨建信息化發展不相適應。各領域城市基層黨組織陣地建設存在明顯差異,有的建設規范、功能完善,作用突出;有的則面積不達標,活動場所小,配套設施跟不上。信息化建設滯后,黨建信息平臺作用發揮不充分。
下一步,在學習借鑒滬杭成功經驗、總結提煉工作方法以及鞏固提升各領域黨建成果的基礎上,我們將聚焦問題補短板、精準施策、靶向發力。
堅持對街道賦權擴能、對社區減壓減負,逐步清理面向街道社區“多頭考核”“重復考核”和“一票否決”事項,引導街道黨工委聚焦主責主業,實現街道權責一致、統籌有力。堅持人往社區走、錢往社區投、政策向社區傾斜,以社區黨組織為主渠道落實到位,切實加強和提升基層黨組織服務能力。
全面優化整合城市基層黨建工作資源要素,強化基礎保障。圍繞人員保障,逐步探索建立社區工作者薪酬待遇制度。圍繞夯實陣地建設,開展達標創建,確保功能完備、運行規范。特別是要按照“1+2+N”的工作思路加快建設黨群服務中心(站)聯盟體系,堅持開門搞活動,使其真正成為團結引領群眾的中樞、宣傳教育群眾的學校、聯系服務群眾的陣地。圍繞用活信息化手段,樹立“互聯網+組織建設+黨員教育+服務群眾”的理念,發揮好“云嶺先鋒”手機APP、易門微信公眾號等載體作用,為黨員群眾提供在線學習、信息咨詢、網絡問政等服務,為基層黨組織提供決策咨詢、黨員動態管理、應急處理等大數據信息。加快推進一站式“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推進“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的服務模式向街道社區延伸,全面實施“一號申請、一窗受理、一網通辦”全流程網上辦理,讓群眾在“家門口”可以享受到方便快捷、統一規范、優質高效的政務服務。
要有效發揮城市基層黨組織的引領保障功能,主動服務“生態立縣、產業富縣、創新強縣、開放興縣、共享和縣”發展戰略,把城市基層黨組織作用體現在引領城市基層治理上,持續推行“黨建+”服務模式,搭建醫療、養老、就學等九大平臺,提升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效能。緊扣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開展服務,對照群眾口碑檢驗服務,把黨的惠民政策、為民服務要求落實到社會的每個角落,把城市基層黨組織作用體現在增進民生幸福上,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作者系易門縣委書記、縣政府縣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