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前語:新藍圖輝映新思想,新思想指導新實踐,新實踐回答新時代。云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推出系列理論故事節目《用實踐回答》,讓新思想、新理念與百姓面對面,弘揚主旋律、壯大正能量,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歷時27個月,云南玉溪玉昆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產能置換升級改造項目(以下簡稱“玉昆項目”)完成主體建設,即將投產運營;在云南易門產業園區的梅曾片區,云南易門益生綠色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新廠區的食用菌生產線實現了從初級加工向精深加工的成功轉型;玉溪高新區的疫苗產業園區對標國際國內先進,目前園區產品已出口至18個國家……
近年來,玉溪市聚焦園區經濟重點“破局”,把產業鏈專班指揮部和園區主戰場相結合,深入開展園區規模和質量提升行動,真正發揮園區經濟“發動機”作用,讓園區成為經濟增長的火熱載體。
目前,玉溪市已建成1個國家級開發區——玉溪高新區,以及紅塔、新平、易門、通海、澄江、元江、華寧7個省級產業園區。2022年,全市產業園區完成營業收入2800.1億元,同比增長7.3%;完成工業總產值2199.5億元,同比增長2.5%;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80.6億元,同比增長80.1%。如今,玉溪這顆“滇中明珠”正愈發璀璨。
風勁潮涌好揚帆 云南綠色鋼城正崛起
在滇中腹地8000多畝的熱土上,云南綠色鋼城配套之一的玉昆鋼鐵基地已蓄勢待發。
走進玉昆項目建設現場,站在主體工程建設工地最高一級平臺舉目遠眺——高爐拔地而起,廠房恢宏壯闊,管道萬千縱橫,一幅現代化鋼鐵企業的壯美畫卷繪就于“云南綠色鋼城”。玉昆鋼鐵集團董事長助理兼辦公室主任陳丕錦介紹,“目前整體項目建設已基本完成,年內將實現全面投產。”
作為省級“四個一百”重點項目和云南省中老鐵路沿線開發三年行動計劃省級項目,玉昆項目于2021年9月11日開工,4條生產線同時建設,開創了國內先河。該項目具備超薄、超厚、超寬連軋帶鋼生產能力,填補了云南空白。
2018年8月6日,玉溪市決定將玉昆項目從紅塔區遷到峨山化念。“當時,最大的難題就是涉及400多戶1000多名群眾的搬遷安置問題,錢從哪里來、安置到哪里都是難題。”陳丕錦回憶。
從那時起,峨山從縣級部門抽調100余人分成9個工作小組,奔赴化念8個村民小組和轄區5家企業。協調土地、籌集資金、征求意見、規劃建設……通過啃下一個個硬骨頭,搬遷安置工作得以順利推進。
如今的安置點,因為緊鄰柚木廣場而得名“柚木小區”。“現在小區共有397戶,1603人,每戶都有建筑面積約120平方米的獨棟‘大別墅’。”峨山縣化念社區黨總支書記、主任柏華陸笑著介紹,“化念社區是2019年2月啟動搬遷工作,我和另一個老黨員第一批簽了征收協議,后面大家通過了解、參觀才陸陸續續同意搬遷。”
原本計劃2021年6月正式搬遷,提前到了2021年3月。回憶起當時的情況,柏華陸心中仍有不舍,但現在他甚是滿意,“你看,現在的小區一排排房屋風格統一,道路寬敞整潔,村民們都正享受著項目落地帶來的利好呢!”
玉昆項目按照高起點、高標準的要求設計施工,對標國際先進水平,建成400平方米燒結機、360萬噸帶式焙燒球團、1200立方米和1250立方米高爐、100噸轉爐配LF精煉爐,引進意大利達涅利QSP—DUE連鑄連軋帶鋼生產線,可生產厚0.8毫米至25毫米、寬1.5米規格的帶鋼產品。同時,立足國家鋼鐵行業超低排放要求,構建低能耗能源循環利用生產模式實現綠色發展。
“目前企業正加快推進深加工項目建設,進一步加快產業鏈延伸步伐。”陳丕錦介紹,結合配套生產需求,包括玉昆南大門至213國道的道路及橋梁工程,連接中老鐵路的專線工程等項目正加快推進。項目建成運營后,將實現產值360億元、創利稅35億元,帶動2萬余人就業。
隨著中老鐵路通車運行,云南綠色鋼城已融入新發展格局,延伸產業鏈、打造供應鏈、提升價值鏈,成為一座國際性、標桿性的“綠色鋼城”。
鞏固產業特色優勢 做大做強做優園區經濟
“綠色”加持,以“菌”為媒。
近年來,易門菌子從采摘、交易、加工等產業鏈不斷延伸拓展,從山野到餐桌,每一朵“菌子”都有一段奇特旅程。
在菌子飄香的季節,易門縣銅廠鄉西山村季婷承包的山上,除了能品嘗最新鮮美味的野生菌,菌友們最愛的還是上山拾菌。“我們家管理著400多畝山林,野生菌上市期間,每天都有游客到山上來采菌、吃菌,最多的時候一天要接待10多桌客人。除了接待游客外,我們還把日常撿到的菌子賣給收購商,這樣每年僅菌子一項的收入就有六、七萬元。”季婷介紹。
過去,“野生無主、誰采誰得”。近年來,通過林權制度改革實現包山養菌,農戶保育促繁、科學采集、合理留種保護菌塘,管護水平不斷提升,“林有其屬、菌有其主”的氛圍已經形成,農戶實現自主管理、自主采收,經濟收入逐步提高。
在云南易門益生綠色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各類菌子系列產品的分級、分揀、預冷、包裝、入庫冷藏等工作井然有序地開展,公司研制開發的以“菌味”為主的調味品、調味料及野生菌休閑系列產品走俏市場。
“我們是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的合作模式,這樣公司收到的菌子品質有保障,農戶的收入也穩定可觀。”云南易門益生綠色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何瓊萍介紹,“目前,公司一系列菌子深加工產品,主要銷往國內的上海、深圳,國外主要是韓國、瑞士等國家。”
圍繞特色產業,易門縣把以食用菌為主的綠色食品加工業作為重點打造的4條全產業鏈之一,培育起16萬畝野生菌保育促繁基地,200戶食用菌生產加工經營主體,4戶省級龍頭企業,建成野生菌博物館、菌文化主題街區和一批菌文化主題景觀,形成集保育促繁、精深加工、交易集散、主題旅游、餐飲美食為一體的食用菌產業鏈,綜合產值達26.8億元。
“除了特色產業,易門縣也布局了‘一園四片區’,圍繞‘一主三輔’的產業發展定位,即:有色及稀貴金屬新材料產業為主導產業,綠色建材、生物資源及綠色食品加工、裝備制造為輔助產業,帶動經濟強勁發展,易門縣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之路越走越寬。”云南易門產業園管委會辦公室主任覃正佺介紹。
2022年,云南易門產業園區完成工業總產值222.8億元,同比增8.9%;2023年1—8月,云南易門產業園區完成工業總產值161.37億元,同比增5.4%;工業增加值40.48億元,同比增4.8%;實現稅收3.03億元。
建立產業體系 構建生物醫藥全產業鏈發展新格局
作為全國16個生物醫藥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之一,玉溪高新區充分發揮生物醫藥“洼地效應”釋放的潛能,全力打造生物醫藥全產業鏈新高地。
目前,玉溪高新區共有生物醫藥企業22戶。在2023年7月舉行的云南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玉溪沃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玉溪沃森”)主持完成的“新型肺炎鏈球菌系列疫苗的研發及重大產業化”榮獲2022年云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參與課題研究的施競介紹,該項目研發出全球首個不含防腐劑的23價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同時獲批上市的13價肺炎球菌多糖結合疫苗打破了壟斷,24價肺炎球菌多糖出口美國實現了新突破。
“我們以研發起家,所以整個公司是非常注重產品研發的,如今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20%。”玉溪沃森常務副總林建祥介紹,目前公司已有b型流感嗜血桿菌結合疫苗、A群C群腦膜炎球菌多糖結合疫苗、A群C群腦膜炎球菌多糖疫苗、ACYW135群腦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吸附無細胞百白破聯合疫苗、23價肺炎球菌多糖疫苗、13價肺炎球菌多糖結合疫苗共七個品種十個品規的產品上市銷售。系列研發疫苗量產后,玉溪沃森2020年至2022年實現新增銷售收入111億元。
“近年來,玉溪高新區不斷加強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力度,積極組織企業、項目申報各級專項資金支持。”玉溪高新區經發局四級主任科員張慶田介紹,自2018年至2021年,玉溪沃森、云南維和、玉溪澤潤等園區生物醫藥企業已累計獲得各級發展專項資金12322.81萬元,有力地推動了園區生物醫藥產業發展。
作為玉溪市規劃布局的“兩壯兩新”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玉溪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制造業保持高速增長態勢,產值從2020年的80.1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154億元,三年平均增速達38.6%。同時,玉溪市鎖定2025年產值突破500億元、增加值突破180億元目標,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立“1+2+3”產業體系。
據了解,為更好地幫助園區企業協調解決發展過程中需要政府支持協調的事項,玉溪市組建了10個全產業鏈工作專班并實體化運作。專班的成立進一步提升管理效率,實現縣(市、區)、產業園區、市直各職能部門和產業鏈專班的融合,招商引資閉環管理。
“專班成立至今下沉縣(市、區)深入企業開展‘靶向式’調研664次,在項目落地、投產、運營全過程當好‘店小二’‘急郎中’。”玉溪市投資項目審批服務中心主任蔡晶介紹,2023年,專班重點服務推進的項目共200個,計劃總投資961億元,年度計劃投資335億元,年度計劃投資額比2022年增長了一倍。2023年上半年,10條產業鏈累計完成總產值1122.5億元。
做強園區經濟,是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產業思維的革新。
如今,云南綠色鋼城拔地而起、重點園區高效承載、優勢產業催生動能,工業高地加速構筑形成……玉溪市正“乘風起勢”、全鏈齊動,努力繪就項目擴園、企業滿園、集群強園的精彩藍圖,為經濟增長插上了騰飛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