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節游秀山
通海、納古小學
文廟
文廟
文廟三禮
秀山全景
通?h秀山歷史文化公園地處滇中,位于通?h城南,初辟于漢,大規模興建于唐;建筑風格各異,歷經宋、元、明、清,形成七大古建筑群;文化多元,歷史上曾是佛、道、儒三教活動的勝地,素有“秀甲南滇”、“匾山聯!钡拿雷u,擁有豐富的科普資源。位于秀山腳下的通海文廟建于元代,是通?h儒家文化普及和傳承的地方。通海秀山、文廟依托獨有科普資源成為了云南省省級科普示范基地,2016年9月20日正式掛牌成立。
科普示范基地成立及三年時間,致力于公園及文廟的科普基地硬件建設、展示和宣傳。
一、秀山公園科普示范基地的基礎設施改造情況
從2014年開始至今,國家文物局提供資金支持,撥付資金共 3700多萬元對秀山古建筑群進行修復,于2018年投入使用。改造旅游廁所6個,共有側位64個,逐步滿足游客需求。
秀山智慧景區建設于2018年3月正式上線,智慧景區的全面建設,將極大改善旅游環境,滿足游客對景區更高的要求。
二、科普工作人員素質提升
從干部職工科普能力抓起,提升科普人員素質。提供各種機會,進行業務知識培訓,注重科普人員整體素質的提升。
三、社會科學普及
(一)穩步推進秀山匾聯文化普及
匾聯文化是秀山文化的亮點,走進學校,爭取學校生源,實地對學生進行秀山文化講解,更好開展科普工作。
(二)科普從孩子做起
通海文廟是儒家文化展示和傳播的地方,。從成立科普示范基地至今,通海文廟共接待團隊游客2700人次,主要以傳統三禮活動及祭拜孔子為主要形式。共計接待散客70余萬人次。
(三)科普從旅游團隊抓起
通海秀山歷史悠久,每年到秀山游覽的客人絡繹不絕。成立科普基地至今秀山公園共計接待游客80多萬人次,其中講解員共接待團隊游客8100多人次,
(四)科普從節假抓起
國慶、春節是景區黃金時間,公園結合實際情況,提前策劃黃金周活動方案,增加景區活動亮點。2017年,2018年國慶期間,通海文廟舉行大型菊花展,吸引了大批游客前來參觀游覽,普及人數做到最大化,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
(通?h秀山歷史文化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