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教育強國,龍頭是高等教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離不開高等教育的現代化。高等教育是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志,是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和創新第一動力的聚合點,在實現科技自立自強、人才自主培養和知識體系自主建構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高等教育要聚焦和實現“四個服務”,即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主動回答好“強國建設,教育何為”,以教育之強夯實民族復興之基,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保障和堅強支撐。
高等教育現代化,黨的領導是根本保障,要永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底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我國高等教育,必須堅持黨的領導,牢牢掌握黨對高校工作的領導權,使高校成為堅持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要將黨的領導貫穿辦學治校全過程,融入人才培養、教育教學各方面。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把“四個自信”轉化為教育自信和人才培養自信。要加強黨的組織體系建設,發揮高校各級黨組織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新時代高校黨建工作與事業發展目標一致,要推動高校黨的建設與業務發展深度融合,形成黨建工作與事業發展目標同向、部署同步、工作同頻。要推動教師黨支部“雙帶頭人”建設,實現高校基層黨建工作與教學科研工作雙促進、雙提高。要推進教育治理體系現代化,為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創造有利條件。要心懷“國之大者”,始終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從政治上看教育、從民生上抓教育、從規律上辦教育,努力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要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青年,要旗幟鮮明辦好思政課,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入腦入心,培根鑄魂。要著力構建“三全育人”大格局,堅持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教育理念,構建全方位大學思政工作體系。“意識形態工作是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的工作”,高等教育是黨的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領域和前沿陣地,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要堅持“兩個結合”,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及其當代價值。要主動打造新時代思想文化高地,形成高品位文化源頭。要堅定文化自信,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魂聚力,持續深化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弘揚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
高等教育現代化,教育強國是時代使命,要發揮高等教育在新征程中的“龍頭”作用。中國式現代化通過向內尋找動力,堅持以新發展理念驅動經濟增長,激發教育潛能,推動科技創新,開發人力資源,賦能經濟增長與國家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對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作出科學概括,強調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高等教育要在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主動作為,在推進強國建設和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事業中明確自身的使命與責任。《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指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把握教育的政治屬性、人民屬性、戰略屬性。深刻把握教育的三重屬性,推動高等教育現代化,就要聚焦大政治、關注大民生、著眼大戰略,落實好“四個服務”職能,堅持走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之路。中國高等教育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高等教育現代化,是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高等教育現代化,是促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高等教育現代化,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等教育現代化,是促進人類命運一體和平發展的高等教育現代化。中國高等教育現代化也必然是對世界發展積極作為和貢獻智慧的現代化。當前,高等教育綜合改革正是努力構建具有中國特色和世界水平的高等教育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講好中國高等教育現代化的宏大敘事,回答好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的偉大實踐。
高等教育現代化,高質量發展是核心要義,要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新“引擎”。人才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核心要素,是轉型之要、競爭之本、活力之源。要把培養高質量人才作為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首要任務,自覺將高校長期積累的各方面優勢轉化為人才培養優勢,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提升人才培養能力。要契合中國式現代化對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的要求,“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在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等建設中體現中國式現代化的現實要求,更有針對性地培養拔尖創新人才。要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等協同創新,凸顯高等教育在提升全民素質、推動文化傳承創新等方面的功能,特別是在構建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中的重要位置。要統籌做好“引進來”和“走出去”兩篇大文章,既要堅持扎根中國,也要融通世界,要“放眼看世界”,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資源和創新要素推動我國高等教育發展,主動培育青年人才“世界眼光”和“天下情懷”。要把培育壯大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作為高等教育發展的主任務,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開展科學研究與技術研發,積極主動擁抱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與挑戰。要加快推進教育評價改革和大學治理體系改革,建立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引導激勵廣大教育工作者努力成為靜心科研、潛心育人的“大先生”。
(作者:劉寧 陜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西安醫學院輔導員職業發展研究中心副教授)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