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與中國未來》
作者:王文 劉錦濤 趙越
定價:78.00元
出版時間:2022年6月第1版
內容介紹
2021年可稱為中國“碳中和元年”,亦是世界各國開啟低碳競爭的元年,更是中國以2060年實現碳中和為目標進入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布局的元年。中國為什么要實現碳中和?碳中和這個宏偉的世紀目標對中國意味著什么?新階段中國的社會經濟發展和轉型將走向何方?面對全球低碳發展潮流,中國應該如何參與到全球氣候治理之中?中國需要怎樣的對外合作與交流模式才能在21世紀綠色低碳競爭與氣候博弈中占據國際優勢地位?
本書仔細梳理并深入分析了碳中和目標和國際低碳發展背景下的氣候理論傳承與發展、國家政策制定與規劃、行業減排路徑與進展、國際合作與競爭等一系列碳中和前沿問題。希望本書能為讀者帶來碳中和理念的思考,令更多人了解到中國所開展的這場歷史上最大的碳減排運動,更嘗試向世界講好中國碳中和故事。
《碳中和與中國未來》是中國頂級智庫著作
《碳中和與中國未來》是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的研究人員合著出版。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陽)創建于2013年1月19日,作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人大重陽聘請了全球數十位前政要、銀行家、知名學者為高級研究員,旨在關注現實、建言國家、服務人民,在全球治理、宏觀金融、大國關系、公共外交等研究上均處于國內領銜地位。在碳中和與綠色金融領域,人大重陽運營管理的生態金融研究中心由北京巧女公益基金捐贈,承擔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秘書處的功能,先后發布了多份重量級的研究成果和著作,包括《后疫情時代的中國綠色復蘇》《碳中和:中國在行動》《冬奧背后的綠色金融力量》等,牽頭舉辦了“碳中和十講”等多場重磅講座和多次碳中和綠色發展領域的大型論壇研討,始終奮戰在碳中和智庫研究的一線。
2021年6月21日,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陽)、亞洲開發銀行能源部門主辦,中國人民大學生態金融研究中心承辦的第三屆“碳中和2060”與綠色金融論壇在中國人民大學隆重召開。2021年9月22日,“雙碳“提出一周年,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以中英雙語形式在全球直播《碳中和:中國在行動》研討與報告發布會,法國路透社、英國《衛報》等國外媒體以及央視、新華社、人民日報等數十家國內媒體踴躍報道。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團隊成員在多年研究的基礎上,由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絲路學院副院長、特聘教授王文帶領團隊成員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綠色金融部助理研究員劉錦濤、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綠色金融部助理研究員趙越合著出版了《碳中和與中國未來》一書。
作者介紹
王文,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絲路學院副院長、特聘教授,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國務院參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曾任《環球時報》編委(主管評論)和社評起草人,2011年“中國新聞獎”獲得者,專譯編著作包括《百年變局》《強國長征路:百國調研歸來看中華復興和世界未來》等30余本。王文走訪調研近百國(包括南極點),撰寫的研究報告多次獲黨和國家領導人批示與肯定,是多個部委的咨詢專家,曾獲2017年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2019-2021年連續三年獲人大“國家高端智庫”建設先進個人獎等榮譽。
劉錦濤,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綠色金融部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綠色金融與國家治理等。
趙越,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綠色金融部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碳中和、可持續發展等相關領域研究。
學者推薦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首任主任、學術委員會主任李俊峰認為,世界正在加快進入低排放發展的新時代,碳中和是綠色低碳轉型的國際新競技場,中國實現碳中和目標,將擺脫資源依賴而走向技術依賴,實現綠色循環發展。本書全面展現了中國在碳中和國際競爭中所作出的布局、規劃和行動,解析中國未來將如何走好碳中和之路,值得一讀。
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馬駿談到:實現碳中和需要綠色金融滿足其大量投資需求。在最近一年多的時間里,綠色金融以落實“雙碳”為目標,在標準完善、信息披露、產品創新等領域已經有諸多進展。《碳中和與中國未來》一書總結了中國在過去這一年里圍繞碳中和開展的政策轉型、經濟變革、金融升級等工作,相信會給讀者帶來全面而充分的展現。
北京綠色交易所總經理梅德文指出,碳中和或相當于改革開放2.0。在王文院長的邀請下,我曾多次參加了人大重陽舉辦的碳中和研討會,探討碳市場在碳中和目標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碳中和與中國未來》中對于碳市場和碳金融方面也有很多前沿的觀點和論述,解答了如何處理好發展與減排之間的兩難選擇問題。
澳大利亞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南方科技大學創新創業學院院長劉科:實現碳中和目標需要對碳中和的理念和路徑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王文與其團隊出版此書,從大國博弈與綠色金融角度,把碳中和解釋得非常清楚,引人入勝。從碳中和產生、發展到全面接受,以及中國為實現碳中和在各行各業作出的努力,《碳中和與中國未來》都進行了充分的呈現,深入淺出而不失嚴謹。
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李政特別介紹說:碳中和,既是能源、技術、經濟、金融問題,也是話語權、政治問題。我曾參加過《碳中和與中國未來》一書作者王文所在智庫的活動,他們為在國際語境下講好中國碳中和故事作出諸多努力與貢獻。這是當下中國非常需要的,也是世界迫切需要的。《碳中和與中國未來》一書的出版印證這些努力,難能可貴。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