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1月15日電(記者應妮) 圣誕老人住在哪里?圣誕老人幾歲了?圣誕老人如何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派送那么多的禮物?……在《圣誕老人耳朵山的秘密》中,這些問題都可以找到答案。
作為芬蘭國寶級童書,《圣誕老人》系列從1981年誕生起,已經被翻譯成近30種語言,受到世界各地孩子們的歡迎。簡體中文版終于由蒲公英童書館引進。日前,該書作者毛里·庫納斯來到上海和北京,在小學、芬蘭駐華大使館等地和中國孩子們分享圣誕老人的故事。
分享會現場,在被問到為什么創作圣誕老人的故事的時候,庫納斯表示:“因為北歐地區的冬天十分漫長,圣誕節的時候,我們要點亮各種各樣的蠟燭、各種燈,做各種裝飾,讓我們的家變得明亮起來。如果沒有圣誕節、沒有圣誕老人,我想我們就無法熬過漫漫長夜。小的時候我就特別的喜歡圣誕老人,芬蘭的小朋友也都很喜歡圣誕老人,好像圣誕老人離我們特別的近。但芬蘭作為圣誕老人的故鄉,卻沒有一本專門講圣誕老人故事的書。所以,我當時決定創作一本圣誕老人的故事。”
這就是1981年誕生的經典之作《圣誕老人耳朵山的秘密》,他在書里盡可能全面并且準確地介紹圣誕老人和他的工作,描述了圣誕老人居住在芬蘭拉普蘭地區的耳朵山上,他已經很老很老了,他的身邊有一群聰明能干的小精靈在幫他制作和分發給孩子們的禮物。盡管有小精靈的幫忙,但給世界各地的孩子派送禮物也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不過庫納斯認為,圣誕老人的工作,是有一點圣誕節的魔法的,自然可以順利地完成。
在這之后,庫納斯又創作了兩本書,分別是《圣誕老人十二件神奇的禮物》和《圣誕老人魔法鼓》,合為《圣誕老人》系列,被翻譯成近30種語言。
被問到他的豐富的創作靈感都是怎么來的,那些幽默有趣的角色究竟如何產生,其實童年的生活和北歐神話給他提供了許多素材。在圣誕老人的形象設定上,庫納斯覺得“他并不是芬蘭傳統明信片上所畫的那樣,留著長長的胡子,頭上戴著毛皮帽子,背上背著白樺樹皮做的大箱子,在森林里行走。圣誕老人應該更像美國漫畫和電視里畫的那個吃得圓滾滾的,戴著紅色的帽子,總是面帶笑容的形象。”這位老態龍鐘但每天散發著愉快心情的圣誕老人最終變成了“芬蘭民間傳統的神秘邋遢的流浪者和國際公認的圣誕老人的混合體”。
蒲公英童書館總編輯顏小鸝說在編輯《圣誕老人》時,總會忍俊不禁,覺得庫納斯的故事太有意思了。“庫納斯是一位很會講故事的‘兒童’,他心里住著無數頑皮又純潔善良的孩子,每個孩子都在故事里講述著他們內心所想的事情。大人可以在里面看到兒童時期的自己,看著這樣的故事會很開心,瞬間重回童年;孩子看他的故事,里面的每一個細節都是他們所想所為,且那么的生動自然。”
庫納斯認為中文版的《圣誕老人》是全球最特別的版本,他很喜歡外面紅色的封套,要專程帶回去給芬蘭的出版社看。據悉,這套書在上海童書展首發儀式上迅速被搶光,找庫納斯簽名的讀者因隊伍太長,還有館內安保人員前來維持秩序。(完)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