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市圍繞《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要求,聚焦幫扶產業發展,全面梳理幫扶項目資產,精準實施“四個一批”策略,推動幫扶產業高質量發展。
鞏固一批,提升優勢產業效益。對670個市場效益好、發展前景廣的產業,采取補齊設施、科技、市場短板和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等措施,發展精深加工產業,創造新品牌,促進產業發展質量效益再提升。新平縣柑橘產業在“褚氏農業”的帶動下,年產值達16.91億元。為進一步鞏固產業聯農帶農效果,新平縣2023年至2024年,持續投入資金建設選果包裝廠、完善基地配套設施,不僅降低成本,還帶動大量農戶就業增收,鞏固了柑橘產業的優勢地位。
升級一批,補齊項目鏈條短板。對54個有一定發展基礎但產業鏈條存在短板弱項的項目,著力開展強鏈補鏈,完善提升農副產品加工和倉儲物流鏈條,不斷提升幫扶產業項目發展能力和水平。澄江市龍街街道左所社區將烤煙烤房改造為菌房,采用新技術種植紅托竹蓀,探索出“3+9”利用模式,實現烤房全年高效利用,村集體和群眾收入顯著增加。
盤活一批,激活閑置資源效能。對20個處于低效運營及閑置狀態的項目資產,通過重新招租引入新的經營主體,采取靈活多樣的經營模式,盤活利用低效閑置資產資源。江川區的食用菌種植菌棒生產車間、加工設備等,由于村辦企業缺乏管理經驗,導致收益不佳,資產低效運營。經市場調研,通過公開競價招租方式引入玉溪增誠食用菌產業有限公司接手資產經營,現村集體年租金收益14萬元,帶動群眾務工40余人,同時通過訂單收購模式帶動當地農戶發展食用菌產業促增收。
調整一批,穩妥處置存量資產。對15個確實難以為繼、起不到帶動作用且技術落后、市場前景不看好、已不具備運營條件的項目資產,經過評估論證,通過調整項目使用方向、收回資金等方式調整或另起爐灶。紅塔區的蛋雞養殖項目資金收回后,重新投入發展羊肚菌、藍莓產業,產值達到1670萬元,實現村集體年收益58萬余元。(玉溪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宋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