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溪日報記者 唐雯霖
據玉溪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市工業化率達到40.53%,持續保持全省第一。工業化率是指工業增加值占國家和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是衡量一個地方工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
為什么玉溪工業化率能多年保持全省第一?縱觀玉溪工業發展,全市堅持“大抓產業、主抓工業、狠抓制造業”發展思路,立足建設園區“主戰場”,鏈式集群打造制造業,創新賦能高質量發展,布局“兩壯兩新”產業,加快新質生產力培育,推動工業經濟向新而行。
建設園區“主戰場”
今年以來,全市8個園區緊扣實施“開發區振興三年行動”,圍繞市委、市政府出臺的《玉溪市開發區重點指標考核評價方案(試行)》和《玉溪市鄉鎮(街道)和開發區抓經濟促發展考核結果運用實施細則(試行)》,強信心,下決心,創佳績。
開年以來,云南新平產業園區內,項目建設如火如荼,從年產260萬噸焊接鋼管項目,到年產200萬噸耐蝕新材料項目,再到年產100萬噸焦化項目……各類大型機械打樁夯基,渣土車來回穿梭,一場“4+N”重大工業項目大會戰全面展開。
在云南華寧產業園區,為確保盤溪化工園區順利通過省級驗收和國家評級復核,各種大型工程機械正合力移山填箐。綜合辦公區辦公大樓、園區主干道、二級消防站、污水處理廠等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加快推進。
云南紅塔產業園區則緊扣構建“兩主五輔一提升”產業體系,推動先進裝備制造主導產業鏈“斷點”補鏈,推動新能源電池主導產業鏈式發展;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數字經濟、生物醫藥、綠色食品、卷煙配套產業;提升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產業。
云南易門產業園區立足做強做大主導產業,打造中國重要稀貴金屬產業基地。做優做特輔助產業,建設西南綠色建材產業示范基地、云南重要生物資源及綠色食品加工產業園區。大力發展裝備制造產業,培育園區發展新動能。
云南通海產業園區圍繞構建鋼鐵、食品加工、五金機電三個傳統產業,稀貴金屬、新材料、新能源三個新興產業的“3+3”產業體系,優化產業空間布局,發揮集聚效應和輻射帶動作用,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聚焦園區經濟突破發展,統籌產業規劃布局,實施錯位發展和聯動發展,各園區紛紛打出建設項目培育產業、夯實基礎強化配套、精準招商保障要素等“組合拳”,成為推動全市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主戰場”,以園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玉溪之變”持續走深走實。
鏈式集群打造制造業
今年以來,處于新舊動能轉換突破期的玉溪工業通過完善和優化制造業全產業鏈專班工作機制,聚力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全力構建“兩壯兩新”產業發展新格局,沿著新型工業化軌道向新而行。
堅持全產業鏈重塑卷煙及配套產業新優勢,玉溪卷煙廠加快實施就地技改項目,為進一步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推動玉溪卷煙全面爭創一流、實現由大變強提供戰略支撐。全省首條規模化雪茄煙葉發酵生產線持續釋放產能,卷煙配套企業加快“二次創業”步伐,玉溪卷煙及配套產業保持全國領先。
堅持全產業鏈打造綠色鋼鐵產業新動能,云南玉溪玉昆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完成轉型升級產能置換項目建設。云南玉溪仙福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年產100萬噸焦化項目加快推進,云南神龍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產200萬噸耐蝕新材料項目和云南正大鋼管有限公司年產260萬噸鋼管制造項目落地開工。玉溪鋼鐵產業正沿著綠色、高端、智能方向延伸產業鏈條,壯大規模和總量,處于全省同行業領先水平。
堅持資源換產業、資源換技術、資源換市場發展路徑,全力培育壯大新能源電池產業。隨著坤天鋰電池負極材料、燁陽納米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億緯動力儲能電池、豐元鋰電池高能正極材料、恩捷鋰電池隔膜、活發磷酸鐵6大項目落地,玉溪構建起從電芯、電池到隔膜、正負極材料的新能源電池產業鏈條,新能源電池全產業鏈布局漸次形成。
堅持創新驅動,聚力推動生物醫藥產業實現新突破,全市生物醫藥產業呈現迅猛發展勢頭。玉溪沃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成為全省首家獲得海關高級認證的藥企,mRNA新冠疫苗獲國家緊急使用授權,雙價人乳頭瘤病毒疫苗WHO-PQ申請獲得世界衛生組織受理,13價肺炎球菌多糖結合疫苗在泰國上市,目前在近20個國家開展注冊準入。玉溪九洲生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研發的國內首款高純度、無防腐劑馬破傷風免疫球蛋白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上市。賽靈藥業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啟動多款產品量產,核心產品恒古骨傷愈合劑在越南、泰國等國家注冊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
創新賦能高質量發展
今年以來,我市堅持以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鞏固提升為統領,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科技自立自強,不斷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著力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全市緊扣“兩壯兩新”產業,建立創新主體梯次培育機制,強壯產業發展“筋骨”。截至目前,全市培育高新技術企業196戶,每萬戶企業法人中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位居全省第二;培育1393戶國家和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8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7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135戶創新型中小企業。
堅持推動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和提檔升級,構建產學研融合創新體系,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建成29個院士專家工作站,179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12個國家和省級眾創空間,5個國家和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
制定實施推動R&D經費投入增長計劃,壓實科技創新投入目標責任。充分發揮政策工具的撬動作用,激發創新主體R&D經費投入積極性。強化運行監測,提升服務企業科技創新水平。截至目前,全市規模以上企業中有R&D經費投入的企業占比達32.13%,位居全省第一位。
通過廣泛開展科技創新合作交流,玉溪著力做大創新“朋友圈”,聚集科技創新資源。截至目前,全市與國內38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科技創新合作關系,與省內10所高校開展科技創新合作。
以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融合發展為切入點,賦能新型工業化和“兩壯兩新”產業創新發展。全市通過不斷完善通信網絡、云計算和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等信息基礎設施,夯實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和發展基礎,為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有力支撐。
截至目前,全省唯一的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累計接入全國各地工業企業270余戶,累計接入工業設備8000余臺(套),標識注冊量超過32萬條,日均解析量超過1萬條。全市8個園區324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參與數字化轉型能力評估,重點行業企業數字化轉型成效顯著。全市“兩化”融合貫標企業全省排名第二,數字云南發展評價綜合得分位居全省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