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玉溪嚴格落實“五字訣”“五步法”“五統籌”要求,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大興務實之風,抓好調查研究,注重成果轉化,持續推動調查研究走深走實,著力以高質量調研成果推動高質量發展。
對標黨中央大興調查研究方案中明確的12個方面問題和省委工作要求,市委制定了大興調查研究實施方案,確定15個方面重點內容開展調研。全市共確定調研課題1008個,其中,市四套班子成員圍繞33個選題,以上率下扎實開展調研。在精準選題基礎上,玉溪深入“解題”,全市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深入農村、社區、企業等基層單位,開展調研5817次,發現問題3519個,解決問題3265個。市委主要領導圍繞探索“三湖”湖外農業用水循環利用綜合性工程“玉溪方案”,先后13次到江川區、澄江市、通海縣開展調研,推動解決截污治污不徹底、調蓄帶“藏污納垢、零存整取”等突出問題,撫仙湖入湖總磷、星云湖和杞麓湖入湖化學需氧量分別削減98.75噸、235.73噸、260.22噸,“三湖”湖外水資源循環利用470.74萬立方米,相關成效得到生態環境部和省委、省政府認可支持,得到《人民日報》頭版關注報道,“三湖”保護納入省人大立法。
把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作為調查研究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玉溪全力“破題”,以調查研究答好“民生卷”。全市共確定正反面典型案例各136個,市委常委班子將城市建設經驗作為正面典型、澄江立昌村“臨時小學”問題作為反面典型深入開展解剖式調研,總結提煉經驗,深刻汲取教訓,切實把調研成果轉化為解難題、惠民生、促發展的實際成效。聚焦澄江市龍街街道立昌村“臨時小學”問題,市、縣兩級籌措資金2500萬元保障項目施工,組織7000余人次、車輛420余輛次進場施工,按計劃完成校園建設,妥善解決了“臨時校舍”問題,并舉一反三在全市全覆蓋開展教育補短板專項行動。聚焦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問題,紅塔區落實“一河一策”系統化治理思路,爭取1500萬元省級財政資金支持和省級專家團隊技術支持,采用工程和管理相結合的整治措施,常態化開展“河長清河”“清四亂”行動,優化污水管網布局,更新老舊污水管網,增強城市河道水動力,省生態環境廳認定的5條黑臭水體基本消除。
在深入調查研究基礎上,市委常委班子帶頭,帶動全市各參學單位高質量召開調研成果交流會136場,形成調研報告和成果轉化運用清單各1008份。通過大興調查研究,全市黨員干部以調查研究為抓手,發現、解決問題的能力明顯提高,形成了在調研中察實情、求實招、得實效的工作習慣和有效方法。(玉溪日報記者 鄭詩 通訊員 玉組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