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溪日報記者 李文雯
2019年12月,玉溪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第五次代表大會召開。五年來,全市社科工作者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立足碧玉清溪熱土,堅守培根鑄魂初心,扎深理論之根、提煉致用之策、探求實踐之效,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在持續深化“玉溪之變”中彰顯社科擔當、貢獻社科力量。
扎深理論之根 嚴守政治標準
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是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務。五年來,我市社科理論界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緊扣時代脈搏,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當好理論武裝的引領者、先行者和推動者。落實“第一議題”學習制度,在讀原著、學原文中感悟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夯實理論武裝的思想根基;組織專題理論研討,在集思廣益、精耕細作中領悟黨的創新理論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儲備理論武裝的科學方法;開展理論宣講,在進機關、入基層中推進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五年來,玉溪市社科聯始終堅持把機關會議室變成推進黨的創新理論大眾化的殿堂,把“三農”一線變成培育精準扶貧理念、書寫鄉村振興戰略大文章的課堂。在改革開放40周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黨的二十大召開等重大時間節點召開研討會。全市社科專家積極投身黨的創新理論主題宣講一線,開展理論宣講活動200余場,直接受眾超過10萬人次。
同時,玉溪市社科聯始終堅守政治標準,通過機關黨建錘煉優良作風。推進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對立場不穩、邏輯不清、正能量不足的課題立項結題,實行“一票否決”。嚴守黨的意識形態陣地,嚴把學術研討、對外交流、成果出版、網站管理的政治關。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營造風清氣正、積極向上的學術生態。深入推進作風革命效能革命,落實《全市社科系統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實施方案》。加強縣級社科聯建設,9個縣(市、區)社科聯實現“兩個覆蓋”。推進社科類社會組織黨的建設,現有市屬社科類社會組織32個。
提煉致用之策 答好時代之問
玉溪市社科聯聚焦主題主線,為時代思考,為發展破題,為人民釋疑,為咨政服務。年度課題研究,突出規劃課題的導向作用;優秀社科成果評獎,突出激發社科專家的積極性創造性;編輯《玉溪發展藍皮書》《社科專題報告》,突出研究成果運用;申報國家級、省級社科基金項目,突出視野和格局的開放拓展。
一本本專著、一篇篇論文、一份份調研報告,見證的是玉溪社科人回答時代之問的膽識和智慧。五年來,年度立項課題數量不斷增長,從2019年的23項提升到2024年的105項,課題申報累計793項,立項261項。研究領域不斷細化,從《玉溪開放型經濟的實踐與探索》到《玉溪市主動融入中老沿線開發新格局研究》,從《玉溪市生態文明建設的對策研究》到《玉溪市深入推進“湖泊革命”加快“三湖”保護治理研究》,課題研究向深度和廣度拓展。同時,不斷加快成果轉化運用,編輯《玉溪發展藍皮書》,編報《社科專題報告》33期。優秀社科成果不斷涌現,組織完成兩屆“玉溪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申報評選”,《聶耳為國而歌》《玉溪黨的建設百年大事》《解密生命大爆發》《新時代玉溪發展研究》等精品力作榜上有名,展示了玉溪的美譽度和文化影響力。《大歷史觀視野下的中國邊疆治理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互構關系研究》《印緬孟交角地區族群沖突與政治格局演變研究》等8項課題獲國家級社科基金項目立項;《習近平文化思想引領新時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路徑研究》《新時期云南“技能型產業工人”培養模式構建與實施路徑研究》等116項課題獲省級社科基金項目立項。
玉溪市社科聯不斷鞏固“聯”的優勢,充分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以智庫建設精準咨政建言。制定《玉溪市新型智庫建設管理辦法》,建立玉溪市社科專家庫,入庫專家118名。成立玉溪市社會科學學術委員會,10個學科的30名專家成為委員。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講好聶耳和國歌的故事”的囑托,組建玉溪市聶耳和國歌研究會,吸收集體會員24個、個人會員117人,不斷壯大弘揚紅色文化的專門力量。聯合市民政局組建“玉溪市行政區劃與地名專家智庫”,入庫專家41名,為賡續歷史文脈、傳承鄉愁記憶建言獻策。開展揭榜掛帥、開門納諫活動,黨校智庫率先揭榜《“玉溪之變”的理論體系、文化內涵和精神價值》。《澄江市路居鎮“四村一河”流轉土地經營和農文旅融合發展調查研究》《玉溪市高品質生活體系研究》《易門銅礦精神形成的條件及時代內涵》等一大批優秀研究成果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的肯定批示。
探求實踐之效 講好“玉溪故事”
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是社科工作為國家立心、為民族鑄魂的根本途徑。玉溪市社科聯走進機關、基層,深入社區、企業,用形象、生動的語言講好“玉溪故事”,筑牢推進“玉溪之變”的精神家園。
“云嶺大講堂·玉溪講壇”的落地生根讓玉溪成為全省社科專家弘揚科學精神的重要舞臺;社科規劃普及項目的實施,讓玉溪傳統文化、滇中革命文化成為培育人文精神的重要資源;社科普及示范基地的建設,讓以點帶面、典型引路成為激發文化自信的重要方法。
一直以來,“云嶺大講堂·玉溪講壇”堅持精心選主題、嚴格選專家和宣講時機,確保內容講政治、嘉賓受歡迎,目前已成為社科普及的亮麗品牌,五年來共舉辦107講,受眾12萬多人次,其中,僅2024年就舉辦38講。全市28個社科普及示范基地功能進一步完善,特色更加鮮明,并沉淀了《講南疆丹娘故事 聚跨越發展力量》《培育核心價值觀從娃娃抓起》《從生命起源地激發文化自信》《融在歷史中的科學精神 揚在風景中的科學理論》等優秀經驗和先進做法。《聚焦高質量發展 全面激發“園”動能》一文在省社科聯和新華網推出的《用實踐回答》欄目中成為高質量發展的玉溪案例。《國寶會說話——從“牛虎銅案”窺見秘境古滇》《玉溪之聲喚醒詩經的千年回響》等作品在全省社科普及作品創作大賽中獲獎或展播。《“研、訪、聽、唱”講好聶耳和國歌的故事》《優秀民族文化進校園潤童心》等11項申報為云南省社科普及創新項目或社科規劃普及項目,實現了社科普及工作網絡立體化和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