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網昆明8月30日電 (記者 程浩)本網從8月29日召開的“云南這十年”系列新聞發布會中國(云南)自由貿易試驗區(下稱云南自貿試驗區)專場發布會上獲悉,中老鐵路通車運營8個多月來,截至8月27日,累計開行國際貨運列車1808列,貨運量118.5萬噸,貨運總值近百億元。
2019年8月30日,云南自貿試驗區掛牌成立。云南省商務廳副廳長,中國(云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張紅介紹,三年來,云南自貿試驗區拓班列、優航線,多式聯運能力不斷提高,物流產業蓬勃發展。
特別是中老鐵路開通以來,云南自貿試驗區搶抓機遇,加強部門協調和政策引領,推動中老國際貨運列車穩定向好運行。她介紹,中老鐵路通車運營8個多月來,云南累計發運國際貨運列車1442列,占全國79.8%,貨運量103.3萬噸,占全國87.2%。
更可喜的是,中老鐵路開通以來,國內承運范圍已覆蓋全國30個省(市區),服務國內企業超過1500家,貨物品類從開通初期的化肥、橡膠、百貨擴展到電子、光伏、通信、鮮花等近2000種商品種類,境外經老撾輻射到緬甸、泰國、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等8個國家。
在張紅看來,中老鐵路不僅架起了我國從陸上通往中南半島國家的便捷橋梁,暢通了我國與南亞東南亞國家間經貿往來和合作,同時也實現了中老鐵路、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互聯互通,為暢通東盟與歐洲、東盟與日韓經貿往來提供了一條全新的大通道。
借助中老鐵路,云南自貿試驗區做了哪些工作?加快推進磨憨智慧口岸建設,推動中國老撾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項目建設;磨憨鐵路口岸采取一體化通關、運抵直通、提前申報、兩步申報、轉關等多種貨物通關便利化舉措,提升貨物通關效率,整體通關時間已縮減至目前的4—5小時,中老國際貨運列車開行頻次實現平均每天6列左右穩定運行;加快推進建設中老鐵路沿線智慧物流綜合信息平臺建設;開展中老鐵路多式聯運“一單制”和單證物權憑證功能改革試點,實現“一次委托、一次付費、一單到底”的全程管控服務,并以鐵路跨境物流融資模式創新,降低物流成本,促進跨境物流便捷化、集成化、標準化、規模化及服務多元化。
不僅如此,云南自貿試驗區還支持本省物流企業到省外、境外布局物流服務網絡,推進省級班列運營平臺與成都、廣西、重慶以及泰國等境內外運營平臺公司開展戰略合作,打造與中歐班列、陸海新通道相銜接,輻射南亞東南亞的中老鐵路陸海國際聯運品牌;推動中老鐵路和RCEP政策紅利疊加,推進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建設8個海外倉;降低萬象南站轉關、塔拉棱堆場、集裝箱延期使用及倉儲等費用,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創新發展昆明至萬象全程26小時的“瀾湄快線”貨運產品,大幅壓縮運輸時間和成本,目前已累計開行“瀾湄快線”142列;開展“中老鐵路+跨境電商/市場采購貿易”等新興貿易業態運輸模式,推動中老鐵路沿線發展保稅物流產業,與周邊國家發展跨境農業、跨境旅游和跨境金融等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