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云南省脫貧人口持續增收三年行動方案》政策解讀新聞發布會在海埂會堂召開,會上介紹相關情況并回答了記者提問。
據介紹,結合我省實際,《方案》提出“六個一批”重點任務,推動脫貧人口幫扶全覆蓋,促進脫貧人口收入持續增長。
通過農業產業提檔升級帶動增收一批。圍繞各地優勢特色農業產業,幫助補齊技術、設施、營銷短板,把科技資源引向鄉村、引向農戶,省級每年安排資金建設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冷鏈物流示范基地、電子商務示范點各100個,精心打造“一縣一業”“一村一品”和特色產業基地。
發展鄉村旅游增收一批。引導有條件的脫貧村、脫貧戶融入鄉村旅游產業體系,全方位帶動脫貧人口增收。圍繞大滇西旅游環線、沿邊跨境旅游、茶馬古道等旅游經濟帶,打造1000個山美、水美、田園美、村莊美、庭院美的鄉村振興旅游示范村。
提升勞動力技能增收一批。以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和鞏固就業為抓手,突出實作實訓和就業服務,確保有勞動力的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全省每年計劃培訓60萬以上脫貧勞動力,確保培訓后每人掌握1項勞動技能、獲得1項職業技能認定,就業率達90%以上。提高脫貧人口“兩后生”、易地扶貧搬遷新增勞動力接受職業教育覆蓋面,確保90%以上脫貧人口“兩后生”接受職業教育,完成職業教育后90%以上實現穩定就業;易地扶貧搬遷新增勞動力100%接受中等以上職業教育。
促進分工分業增收一批。推動鄉村之間、農戶之間分工分業,培育壯大市場主體,造就一批有專業技能的勞動力,力爭3年內全省扶持10萬名致富帶頭人,每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至少引進50家東部民營企業等市場主體。以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區為重點,做實幫扶車間,發展勞動密集型加工業及家政服務、物流配送、養老托育等生活性服務業,促進搬遷脫貧戶就地就近就業。穩定16.8萬生態護林員規模。
盤活資產增收一批。引導到戶扶貧項目資產和集體資產與市場主體合作,建立聯農帶農機制,拓展資產增值空間。盤活村集體資產,壯大村集體經濟,實現行政村村集體經濟收入10萬元以上。全面盤點利用易地扶貧搬遷人口在遷出地的承包地、山林地等資源,擴大搬遷人口收入來源。
加大政策性轉移支付力度增收一批。保持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建立健全各項保障性轉移支付收入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聯動增長機制,確保政策兜底保障的脫貧人口生活水平穩步提高。(云南網記者 期俊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