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6月7日獲悉,近日,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云南省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若干措施》(簡稱《若干措施》),貫徹落實國務院相關文件精神,積極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和企業主體作用,聚焦做好暢通雙循環、創新促進內外融合的工作。《若干措施》包括14個方面39條具體舉措。
主要內容有,培育一批雙循環企業。其中明確要培育引進一批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綜合評估,對年服務企業100家以上或在線交易額2億美元以上的綜合服務企業給予每家不超過100萬元的資金支持。積極扶持培育年銷售額大、內外貿業務并重、處于供應鏈核心的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企業,支持其搭建數字化平臺,為上下游企業提供貿易、物流、金融等“一站式”服務。打造高原特色農業重點產業鏈“鏈主”企業,引導產業鏈上下游小微企業、合作社和農戶向“鏈主”集聚。
創新融合發展模式。加強對市場采購貿易、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的有效支持。推動內外貿數字化發展;推進中國—南亞博覽會等數字化平臺功能升級。推動中國面向南亞東南亞數字經濟先行示范區建設。加快推進昆明市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形成典型案例在全省復制推廣。
加快內外融合發展。《若干措施》提到加快中老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等中老鐵路沿線產業園區建設,支持昆明市、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與老撾磨丁片區聯合打造跨境產能合作示范區,優先在電子終端產品、機械裝備、紡織、醫藥等領域,布局跨境產業鏈合作。發揮綜合保稅區功能作用,促進內外貿體制機制對接和一體化發展。推進外貿產品進電商平臺、進大型超市、進特色街區、進夜市、進展會、進政府采購目錄“六進”活動。
建設融合發展平臺。包括,立足資源、產業和區位優勢,在昆明等地建設花卉、水果、堅果、中藥材、肉牛等一批農產品專業市場,在思茅、彝良、文山、南華等地建設咖啡、天麻、三七、食用菌專業市場,并將其打造成為集現貨交易、電子交易、拍賣、倉儲、物流、結算等服務功能為一體的內外貿第三方交易平臺。
構建內外聯通物流網絡。《若干措施》提到加快推進昆明空港型、昆明商貿服務型、昆明陸港型、大理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和紅河(河口)、德宏(瑞麗)、西雙版納(磨憨)陸上邊境口岸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布局建設一批省級物流樞紐。不斷鞏固、開辟南亞東南亞及環印度洋地區國際貨運航線,打造國內與南亞東南亞及環印度洋地區間的航空貨運中轉集散地。支持加快建設邊境倉、海外倉、配送中心等物流基礎設施,提高物流運作和資產利用效率。優化城市配送網絡,持續加快“快遞進村”進程,補齊末端配送“最后一公里”短板。
推動同線同標同質。《若干措施》明確將“同線同標同質”(簡稱“三同”)產品適用范圍擴大至一般消費品、工業品領域。允許企業以“三同”自我聲明承諾,在商品或包裝上標注“三同”標識銷售產品(法律法規等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加強規則對接應用。《若干措施》提到加快推進中國(云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新一輪改革創新。積極探索研究口岸通關“一地兩檢”模式和外籍人員入境就業等試點。加快推動RCEP原產地管理信息化應用項目3.0版本在云南上線應用,開展東盟國家食品安全監管體系、法律法規和標準研究。
《若干措施》還明確建立商務、稅務、市場監管、海關、外匯等部門協作機制,強化內外貿領域信息歸集,加快推動業務協同、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持續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務水平。(云南網記者 韓成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