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云南省財政廳5月24日消息,云南省通過全面推進國庫集中支付電子化改革,提升了資金支付的效能。過去,預算單位從發起支付申請到銀行完成支付最少要半天時間,現在只需要10分鐘。“經辦人員可以處理更多支付數據,為民生支出、涉農補貼、社保補助等資金直達個人賬戶提供技術和管理保障。”省財政廳有關負責人說。
目前,云南省已建立起全省統一的跨財政部門、中國人民銀行、代理銀行、預算單位的國庫集中支付電子化、標準化體系,徹底改變“紙質憑證+印章”“人工送單+校驗”的傳統模式,經辦人員由“往返跑”變為“不用跑”,資金支付時間平均節約70%以上,切實為省本級、16個州市、166個縣區(包括開發區)、1415個鄉鎮財政部門、23601個預算單位的相關工作人員減輕工作負擔,提升工作效率。
今年以來,全省累計辦理資金支付914.8萬筆4777.6億元,其中財政資金910.9萬筆3257.1億元,財政專戶管理資金1.1萬筆1513.1億元,單位資金2.8萬筆7.4億元。針對自然災害、疫情防控等緊急情況,省財政廳開辟了24小時綠色通道,可將補助資金迅速撥付到位,切實提升資金運行效能。
電子化改革不僅讓資金支付變得更高效,也讓資金監管變得更有力。全省統一的電子化支付系統健全了動態監控機制,可實現實時追蹤每一筆預算資金從下達到核算的具體情況,資金“下達多少,支付多少,付到哪里”一目了然,業務“誰在辦理,辦了多久”清晰可查。
“改革前,各級預算收支等數據需要人工填寫,逐級匯總上報,對數據的時效性、真實性和準確性進行實時監督較難;改革后,各級財政、各部門、各單位的預算收支數據可通過系統直接提取,不再分散統計和人工填報,有效保證相關數據的真實、完整、準確、一致。”省財政廳有關負責人介紹,通過推進國庫集中支付電子化改革,打破財政部門、預算單位、中國人民銀行、代理銀行等部門之間的數據壁壘,實現數據信息標準統一和歸集匯總,可有效提高數據收集效率,提升數據分析利用水平,為宏觀經濟政策制定、市場經濟運行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撐,助力財政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躍上新臺階。(吳潔)
來源:昆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