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網評特約評論員 渝西鋒光
國務院辦公廳通知,1月31日(星期一,除夕)至2月6日(星期日,初六)放假調休。根據疫情防控安全需要,對中、高風險地區及所在縣(市、區、旗)人員,和前往中、高地區人員,相應作出了具體要求。
虎年春節即將到來,往返家鄉回家過年的“春運大潮”,已在全國各地次第涌現。自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每一個節假日期間大規模人群流動,都會對疫情防控群防群治機制帶來一次新的壓力沖擊和成效檢驗。當前,國內疫情防控態勢整體有序平穩,但是國外疫情傳播形勢依然嚴峻,“外防輸入”不能有絲毫松懈閃失,“內防反彈”不容有丁點麻痹懈怠。越是疫情防控進入看似“稀松平常、不足為奇”的常態化狀態,越是每個人都要保持高度警惕,越是需要盡心盡力把好疫情防控關、群策群力通過“大考”。
根據疫情防控要求,中、高風險地區及所在縣(市、區、旗)人員嚴格限制出行,中、高風險地區所在地市的其他縣(市、區、旗)人員非必要不出行,確需出行的須持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就此來看,作好管理防止中、高風險地區及其他縣(市、區、旗)人員的無序外出,關鍵在于人員流動信息的精準調控。基層管理部門、比如城市社區和農村的村社干部,既要對“小區有多少棟樓、每棟樓住了多少家人”這樣的“大賬”弄得清楚,還要對“村里回來的人來自哪個省市、哪家回來了幾個人”這樣具體的“小賬”搞得明白。只有隨時對人員進出流動情況“門清”,才能避免疫情防控安全“糊涂賬”。
而在個人層面,則要慎重落實相應細節,才能把好春節期間疫情防控關。比如,在制定春節期間的出行計劃的時候,就要弄清楚出發地、前往的目的地,是不是中、高風險地區,以及當地有沒有針對性的防控要求。再比如,在細化出行路線的時候,就要提前考量有沒有可能接觸到來自中、高風險地區的人員,以及如何有效做好自我安全防護措施。還比如,作好應對“最壞打算”的相應準備,一旦居家所在地區出現病例,如何配合社區等管理單位,安全有序度過非常時期。
做好春節期間疫情防控,必須進一步夯實“全國一盤棋”思維。春節期間人員流動規模龐大,每個地方、具體個人的稍有不慎,都有可能造成疫情防控全局成績的前功盡棄。把好春節疫情防控關,管用的社會服務措施必不可少。除了科學劃定中、高風險地區,還要將風險地區的具體位置及其邊界,精準詳細宣傳確保家喻戶曉、老幼皆知。除了運用大數據等信息化手段來管理人員流動的出行軌跡,還要有相應的激勵措施,引導更多人不在春節期間“打堆出行”、改為節前節后錯峰出行。同時,因地制宜未雨綢繆安排好生活、醫療物資供應,為春節期間的疫情防控安全免除保障的后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