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長江,在云南跨越1560公里。金沙江畔、水富港前,“綠意”奔涌,氣象萬千。
“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2016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提出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此后又分別在武漢、南京主持召開兩次座談會,強調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6年來,云南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堅決扛起“上游責任”,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以壯士斷腕的決心開展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走出了獨具特色的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云嶺大地,碧水東流,山水人城和諧共融新畫卷躍然舒展。
破舊立新 扛起上游擔當
赤水河上游的扎西河畔,昭通市威信縣扎西鎮文化站站長陶余林與護河隊員們奔忙在河道沿岸,義務開展禁捕、防污、拆違等工作。看著曾經“受傷”的扎西河重現河暢水清、岸秀村美,陶余林露出了會心的微笑。
赤水河發源于云南昭通,是長江上游唯一的干流沒有修建大壩的大型一級支流,被稱為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最后的庇護所”。
保護赤水河,云南責無旁貸。制定出臺保護條例、發展規劃、實施細則,從制度層面為赤水河保駕護航;聯合貴州、四川協同共治,建立長江流域首個跨省生態補償機制,補償資金反哺赤水河保護與發展;實施全面禁漁,關閉拆除17座電站并修復棲息地,赤水河流域出省斷面水質達到Ⅱ類標準,魚類達149種,生物多樣性保護卓有成效;沿岸綠化美化筑牢生態屏障,經濟林果產業欣欣向榮。
赤水河的可喜變化,是云南長江大保護成果的一個縮影。著眼當下,立足長遠,云南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推進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開展生態環境系統修復,以生態保護之實力促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之穩。
守好生態底線,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加速整改。截至去年底,國家歷年移交我省的58個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已完成整改50個,云南累計自查問題267個,已完成整改261個;2020年,全省完成小水電退出267座,開展63個長江干流岸線利用項目清理整治,排查出188家“三磷”企業并制定“一企一策”整改方案。
狠抓污染治理,生態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截至去年底,長江干流沿線地級及以上城市污水處理率達95.79%,全省400總噸以上船舶全部配置生活污水收集處置裝置,588座尾礦庫基本完成治理、完成閉庫尾礦庫126座。
堅決實施“十年禁漁”,全線監管重拳整治。對長江流域重點水域開展“四清四無”回頭看專項行動,出動執法人員9000余人次,與四川、貴州等省聯合執法,清理取締涉漁“三無”船舶、違規網具,查辦違法違規案件22件。
把好關口,綜合管控進一步加強。制定覆蓋全省的“三線一單”管控體系,實行長江經濟帶發展負面清單制度,對新上產業從嚴進行管理審批,堅決把最需要管住的岸線、河段、區域管住,堅決制止產能嚴重過剩、污染物排放量大、環境風險突出的產業輸入。
騰籠換鳥,新舊動能加速轉換。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全省非煙工業占比提高到75.3%,綠色制造加速發展,5個萬億級、8個千億級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構建;以普洱、水富、屏邊為試點,不斷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全省綠色電力裝機占比達85%、綠色發電量占比達92%以上,水果、蔬菜、茶葉、花卉等成為綠色食品主導產業。
創新機制,鐵腕治江。全省共設立12個環境資源審判庭,在全國率先探索建立民事、刑事、行政、公益訴訟執行“四合一”審執模式,2018年以來共受理各類環境資源案件19725件,審執結案18083件。
聯防共治 構建大保護格局
長江經濟帶覆蓋11個省市,是我國最具綜合優勢與發展潛力的產業帶和經濟帶之一。上中下游省市因長江而構成統一的生態整體,共享長江的生態環境容量,只有形成“共抓大保護”的合力,才能在共建共治中實現共榮共享。
“云南生態地位重要、區域優勢明顯,但經濟欠發達、產業基礎薄弱,生態優勢尚未完全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在積極融入和服務國家戰略中,云南要加強與其他省市溝通合作,在‘共’字上作好文章。”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隨著聯防共治體制機制建立健全,“共抓大保護”的合力不斷凝聚。云南與重慶、四川、貴州建立省際協商合作機制,在推動生態環境聯防聯控、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旅游宣傳推廣協作等重點領域開展深入合作。
創新建立跨省生態環境保護新機制。云南、四川達成“瀘沽湖水質穩定保持I類”的共治目標,開展聯合巡湖、協商治理等工作,率先建立跨省湖泊湖長高層次議事協調平臺,開啟瀘沽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新局面。
不斷完善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云貴川三省赤水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生態補償機制已開展為期3年的補償試點,目前我省獲得補償資金8000萬元。同時,我省鼓勵跨州(市)建立流域內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將補償獎勵范圍從長江流域7個州(市)擴大到全省,獎勵機制基本實現全省覆蓋。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既是一場攻堅戰,更是一場持久戰。站在新發展階段,長江經濟帶,這條橫貫東西的生態帶、經濟帶、文化帶,必將開啟區域發展的新格局,向著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脈、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力軍加速邁進。云南4700多萬兒女將牢牢抓住綠色發展機遇,積極融入和服務國家戰略,在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中展現云南新擔當。
云南網記者 段曉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