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玉溪日報記者 夏娜
綠浪翻滾,秀色滿眼。行走在滇中玉溪的大街小巷、阡陌山野,那模糊了四季變遷的綠,總是讓人迷醉。
在大自然繽紛的色彩中,綠最吸引眼球,因為它是自然的底色,是一種意境,更是一種品質。
玉溪是云南省率先提出“生態立市”戰略的州(市)。多年來,玉溪始終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總攬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一以貫之全力推進,根植于滇中大地的生態文明和綠色發展理念正努力守護著這些誘人的綠、清新的綠、蓬勃的綠、詩意的綠,一幅亮麗美好、綠意盎然的生態畫卷正在滇中大地徐徐展開。
讓“三湖”碧水長清
“吃著祖宗的飯,不能砸了子孫的碗,寧可犧牲一點發展速度也要保護好玉溪的生態環境!闭劦饺绾渭訌娪裣鷳B建設,市委書記羅應光曾這樣說道。
玉溪坐擁撫仙湖、星云湖、杞麓湖三大高原湖泊。尤其是撫仙湖,作為全國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和珠江源頭第一大湖,蓄水量達206億立方米,保護好撫仙湖就相當于為全國13.8億人每人儲備15.8噸優質淡水資源。讓“三湖”碧水永存,對于玉溪、對于云南乃至全國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意義重大,是玉溪生態環境保護的首要任務。
在政治站位和工作擔當上,玉溪堅持“三個重大”,即把“三湖”保護治理作為重大政治任務、重大發展問題和重大民生工程,堅決打好湖泊保護治理攻堅戰!笆濉币詠砝塾嬐度搿叭北Wo治理資金78億元。
在湖泊保護治理措施上,玉溪嚴格落實好“四句話”——
抓好治水的人。從市到沿湖三縣(區),層層壓實責任,全面落實河(湖)長制,推行“六必看、六必聽、六必改、六提升”工作方法。探索實施“高原湖泊衛士”行動,發動全民參與湖泊保護治理。
管好裝水的湖。認真實施三個湖泊保護條例,扎實開展“三湖”保護治理雷霆行動,依法依規對“三湖”流域進行全方位管控,編制完善“三湖”徑流區相關規劃,落實“三線一單”,按照“城區做加法、沿湖做減法”的工作思路實施“關停拆退”。撫仙湖流域開發項目從25個減少到18個,規劃用地從12萬畝減少到4.9萬畝,規劃建設用地減少到3.8萬畝,22家中央、省、市、縣屬企事業單位和16家私營企業全部退出一級保護區,一級保護區約3.2萬人已完成搬遷8274人。
治好流水的河。系統加大防污截污治污力度,實施“一河一策”精準整治,實施“三湖”環湖截污工程,實施了撫仙湖徑流區近6萬畝耕地休耕輪作和“三湖”流域綠色農業示范工程,從源頭上管控污染。
護好蓄水的山。創新提出建設“深藍撫仙湖”“森林撫仙湖”“七彩撫仙湖”,年內一次性啟動了15.17萬畝植被恢復,一次性啟動撫仙湖沿湖剩余2.3萬人生態移民搬遷,啟動“森林星云湖”“森林杞麓湖”建設。
如今,“三湖”保護通過系列保護治理措施的落實,實現了“一穩定兩改善”:撫仙湖穩定保持Ⅰ類水質,杞麓湖水質由劣Ⅴ類改善為Ⅴ類,星云湖水質不斷改善向好。
爭當全省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
良好的生態是玉溪的生存之基、發展之本。
“十三五”以來,玉溪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大力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和“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戰略導向,嚴格遵循“保護第一、治理為要、科學規劃、綠色發展”的總體思路,全面落實高原湖泊保護治理“四個徹底轉變”工作要求,大力推進山湖同保、水湖共治、產湖俱興、城湖相融、人湖和諧,助力云南建設中國最美麗省份,爭當全省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
在建章立制方面,玉溪在全省率先制定出臺《爭當全省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實施意見》《爭當全省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五年行動計劃》等文件,編制了《玉溪市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玉溪市“十三五”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規劃(2016年―2020年)》等,各縣(區)均編制完成了《生態縣區建設規劃》。先后制定出臺《玉溪市全面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等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方面的文件36個,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堅強的制度保障。
在推行低碳發展、實施污染減排方面,開展農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貧搬遷、“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城鄉人居環境整治等一系列專項行動,全市農村人居環境和群眾居住條件日益改善。城市“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和村莊“七改三清”環境整治各項指標居全省前列。
在加快“森林玉溪”建設方面,以國家、省、市林業重點生態建設項目為支撐,著力推進道路綠化、面山綠化、村莊綠化、“三湖”防護林帶建設,持續實施退耕還林、人工營造林、森林撫育、天然林保護、森林生態補償等重點林業生態建設工程,全面強化森林資源保護體系建設,堅持不懈探索推行山林長制。目前,全市森林覆蓋率達57.3%。
近年來,玉溪持續加大大氣污染防治,在中心城區實施“退二進三”工程,2018年底前徹底淘汰了黃標車、老舊車1.5萬輛,積極創建國家新能源汽車應用示范城市,全市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2000輛以上。中心城區的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9.7%,多年來位居全國地級城市前列。同時,其他8個縣(區)空氣質量均達到二級標準以上。
在玉溪,全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14個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內違法建筑和排污口實現了全面排查整治;全市累計淘汰鋼鐵、水泥落后產能1615萬噸,取締“地條鋼”產能359萬噸……通過全市上下的努力,玉溪被列為第三批國家低碳城市試點。
“玉溪最大的特色是生態好、環境美,有山有水、宜居好在,是個如詩如畫的好地方!”多年前因工作常到玉溪出差的外地人張玉生,現已退休在家。如今,每年他都要帶著家人來玉溪爬一爬紅塔山、游一游撫仙湖,吃碗正宗的玉溪鱔魚米線。
這是普通百姓對玉溪生態文明建設點贊和褒獎的一個縮影。
未來可期。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優越的自然稟賦,必將成為玉溪最具魅力的城市品牌、最富競爭力的獨特資源,成為滇中大地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寶貴財富。